嘉靖皇帝朱厚熜,被公认为是明朝最聪明的皇帝。他以藩王身份进京,确实通过智慧突破了一干正德旧臣的封锁,成功的掌握了大权;也确实驭下有术,将夏言、严嵩、徐阶等重臣玩弄于股掌之间,在朝廷上如同标枝,看似八风不动,却稳稳地掌控天下。用易中天老师的话说,就是“皇帝当得不累,还把事情办了。”
喜怒无常的嘉靖皇帝
但是是人就有弱点。通过几十年臣子们不停地研究,嘉靖皇帝的脉门也终于被一些官场老狐狸们所掌握。从此以后,君臣互相利用、互相制衡的时代来临,大明的天下一时间波诡云谲。而总结起来,嘉靖皇帝的人性弱点,可以总结为“三信”,分别是自信、迷信、轻信。下面就由我为大家分别解读一下。
自信
嘉靖皇帝继位初期,曾经和正德旧臣杨廷和等人发生了激烈的斗争。原因就是杨廷和等大臣希望嘉靖皇帝先把自己的血统从兴献王(嘉靖皇帝生父)一系移明孝宗(正德皇帝生父)皇帝一系,这样一来,明孝宗就有了后代,不算是绝嗣了。但是嘉靖皇帝不同意,我自己有爹,为什么要认别人做父亲?为了皇帝不绝嗣,就让我爹绝嗣吗?你们是让我来当皇帝的,不是给孝宗当儿子的!为此两派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时间持续了三年,最后在张璁等大臣的支持下,嘉靖皇帝文的武的一起上,先让杨廷和致仕回家,又在左顺门将杨廷和的儿子杨慎打得皮开肉绽,最后才如了自己的愿。
杨廷和这样把持朝政多年的大佬都被击败了,嘉靖皇帝感觉意气风发,自信满满,开始正式行使国家权力。同时,他还自己总结出了一套驾驭大臣的手段:其一、就是一定要给自己找一个代理人,凡是自己不能出面;其二、就是必须让自己变得喜怒无常,从根本上不可控,这样臣子摸不准自己的脉,哪里还敢不对自己效忠!
嘉靖皇帝坐像
这里要说明一下,大明王朝从始至终,都是高度的中央集权,军权、财权、刑罚权一直都在皇帝手中牢牢把控,这才给了他们说一不二的底气。
嘉靖皇帝的这种驾驭之术确实很有效,在他执政时期,绝大部分臣子都搞不懂嘉靖皇帝喜好什么和厌恶什么。嘉靖四十年,吏部尚书吴鹏被弹劾,跟随嘉靖十几年的严嵩举荐自己的舅子欧阳必进顶替。其实这欧阳必进也是个好人,他任刑部尚书时工作严谨,被嘉靖皇帝誉为"端慎老成"。他任工部尚书时,曾主持重修皇宫中的午门、天安门及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真是既有功劳又有苦劳,按说推荐他没问题。可谁知嘉靖此时已经对欧阳必进有了看法,于是迁怒严嵩,认为他“结党营私”,从此对他不再信任。严嵩这样的老油条,居然也无法揣摩皇帝之心,可见嘉靖之心犹如海底之针,无法捉摸。
严嵩万年也经常办错事
可是皇帝毕竟是人,即使再不可控,也终究会有潜意识里的规律可以总结。能抓住嘉靖心里的,大明朝有两个人,一个是严嵩的儿子严世蕃,一个是严嵩在内阁的副手徐阶。他们两人从皇帝的日常举止中发现,嘉靖皇帝痛恨别人指责自己,哪怕是旁敲侧击、或者涉嫌旁敲侧击的也不行;还有一个心理特点就是痛恨倭寇,这个不好说理由,有可能是因为倭寇走私集团抢走了本属于大明国库的钱;还有一个就是痛恨别人看不起自己,对自己赏赐的东西不珍惜,这可能和他的非正统出身有关系。反正归根结底,只要不触碰嘉靖皇帝的这几个底线,什么贪赃枉法、行贿受贿之类的,皇帝基本不管。
胆大妄为的严世蕃
于是,先发现这一规律的严世蕃开始帮助父亲弄权,并且大肆索贿受贿,连未来的皇帝裕王朱载坖(读音jì,这是《明实录》所载,朱载垕是另一个人)都不放过。而且,他也确实没有因此招惹什么灾祸。而徐阶,更是在摸透嘉靖心理之后,对严氏父子采取了相应的反制措施,最终让其倒台。
迷信
嘉靖是有名的道教皇帝。他出生于湖北安陆州,那个地方盛行道教长生之法,嘉靖皇帝耳濡目染,当然也就成了求仙的爱好者。他登基不久,就开始大搞修道仪式,每天烧香祈福,弄得香灰遍地,整个皇宫如同道观。
由于仪式上需要祝祷上苍用的“青词”,嘉靖皇帝自己又懒得动手,便发动满朝文官去写。青词内容空洞无物,但是对文采的要求却非常高,要想写好还真得有点水平。而嘉靖皇帝对青词写得好的人,当然也会有特别嘉奖。持续输出优质“青词”的三个人:夏言、严嵩、徐阶,后来都曾身居首辅,由此可见,官位就是对青词写手的终极奖励。
道教皇帝嘉靖的需求就是臣子的努力方向
当然,要想长生,光祈祷没有用,上天给福源,自己也要努力。嘉靖皇帝的努力,当然不能免俗,还是那个老办法:服食仙丹。嘉靖皇帝的仙丹,比起以前朝代的纯重金属仙丹有所改良,开始以女性经血为引子了。这当然好解决,皇宫里那么多宫女,经血每天都有新鲜的。但是,嘉靖皇帝要的经血可不是随便一弄就行的,相传为了追求纯洁,宫女在月事前一段时间就必须禁食、饮露水。这可是害苦了宫女们,每天辛苦劳作不说,还经常不给饭吃不给水喝。后来宫女杨金英等人忍无可忍,竟然下手想要杀掉皇帝!如果不是这几个宫女技术实在不行,嘉靖皇帝在三十六岁时候就已经被谋杀了!
嘉靖时期宫女也是高危职业
还有一件事,就是很著名的“二龙不能相见”之说。嘉靖十三年八月,皇长子朱载基刚刚出生两个月,就莫名其妙的病死了。嘉靖皇帝悲痛之际,道士陶仲文突然提出了一个让人匪夷所思的理论:嘉靖是条真龙,太子是条潜龙,二龙最好不要见面;否则必定会折损其中一条龙!嘉靖皇帝很害怕,于是此后就是有了儿子也不与他见面了。后来,皇子朱载壑(读音hè)慢慢长大,嘉靖迫于压力立他为太子,两人在册立仪式上见了一面,结果朱载壑回去就生了病,不久也死了。这一下嘉靖皇帝彻底吓怕了,从此再也不敢与儿子见面,也不敢册立太子,以至于朱载坖在继位之前还只是个亲王。虽然说明世宗接连丧子确实让人同情,但他的迷信也由此可见一斑。
轻信
嘉靖皇帝由于长年身居深宫,对朝政的把控全通过权术完成,渐渐地就对自己直接面对的严嵩、徐阶等人有了“轻信”之心,凡是他们奏报的事情,往往不经过调查研究,直接冲动定案。这里边,最典型的案子就是嘉靖三十四年时的张经案。
张经本是文官,是正德十二年的进士,他先后参与过平定广西桂平叛乱、安南国叛乱、广西思恩叛乱、琼州叛乱等战役,因功官至兵部尚书。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东南沿海倭寇日益猖獗,张经被派去抗倭。当时,两万多倭寇占据浙江柘林川沙洼。而江浙一带的士兵战斗力低下,张经于是便征召了大批广西、湘西的狼土兵助战。
张经也是抗倭大将
嘉靖三十四年(1554年)三月,广西狼兵先到,想与倭寇速战,张经不许,让分区驻守,牵制倭寇,等待湘西土兵赶来再做决战。而此时工部右侍郎赵文华(严嵩的干儿子),前往东南地区督察军务,多次催促张经出兵。但张经认为倭寇人多,应该等待所有部队到达再多路夹击。
赵文华见张经与自己意见相左,又不肯贿赂自己,便秘密上书嘉靖帝,诬陷张经不敢进兵、贻误战机。嘉靖帝询问严嵩,严嵩为了推自己人胡宗宪上位,趁机说赵文华所奏属实,当地人也都怨恨张经不战。嘉靖帝于是大怒,不经过调查,贸然的下诏逮捕张经。
张经一案,胡宗宪也脱不了干系
而与此同时,湘西土兵到达,张经下令出征。俞大猷、卢镗、汤克宽等人率兵分三路进发,与倭寇在王江泾大战。激战数日,斩杀倭寇1900多人,烧死和堕水溺者不计其数,大明取得东南抗倭的第一次大捷。
然而捷报传入朝廷,赵文华却自称军功是他的。严嵩也抹黑张经,说:“张经养寇不战,而是赵文华、胡宗宪合谋围剿倭寇,却被张经冒领军功。”嘉靖皇帝还是不调查不研究,维持以前自己的判决,将立有大功的张经斩首,酿成千古奇冤!
徐阶利用嘉靖的组合拳
嘉靖的上述三个“信”,后来全成了徐阶打击的重手。
嘉靖四十年,严嵩推荐小舅子欧阳必进,让嘉靖皇帝对此人心生厌恶。这一信号马上被徐阶接收到,他利用嘉靖皇帝的迷信,推荐了一位山东道士蓝道行。此人以擅长“扶乩(类似恐怖片中常见的笔仙)”著名。而扶乩,也同样是嘉靖皇帝深信的一种问卜仪式。于是,在一次扶乩中,嘉靖问,“天下为何还没有大治?”蓝道行答:“奸臣当道,贤臣不用!”嘉靖又问,“奸臣何人?贤者何人?”,蓝道行答:“奸臣如严嵩,贤者如徐阶”。嘉靖虽然吃惊,但并没有轻信,而是继续问,“既然如此,为何奸人不遭天谴?”蓝道行答:“留待皇帝自裁!”
蓝道行最后虽然被杀,但他的几句话确实在扳倒严嵩时起了重要作用
蓝道行的几个回答,句句戳在了嘉靖皇帝的心坎上。虽然他没有立即处理严嵩,但是心里的天平已经开始偏向徐阶。
此后,由于严嵩之子严世蕃的不检点,在母丧期间寻欢作乐,让御史邹应龙抓住把柄参奏,结果严嵩致仕,严世蕃入狱,之后被流放。不久之后,严世蕃又因为另一位御史林润的参奏,第二次被抓回京城审问。此后,严世蕃和徐阶两位掌握了嘉靖心理动向的人精展开了精彩的对决。
同是官场老油条的徐阶
严世蕃回京之后,利用关系,让负责审理案件的人在结案报告上给自己加上了陷害忠良、搞死杨继盛的罪名。杨继盛案虽然是有名的冤案,但是因为最终的裁决报告是嘉靖皇帝批的,所以说杨继盛冤枉,也可以被联想为骂嘉靖皇帝不辨忠奸、残杀大臣。一旦嘉靖有了这种想法,就不会对严世蕃下杀手,而是会把怒火烧向反对严氏集团的大臣们。这样一来,严家就还有翻盘的机会。
此时,掌握着结案报告审核权的徐阶出手了。他一看之下,立即明白了严世蕃的用意,马上对报告作了修改,将陷害杨继盛的相关内容删去,给严世蕃罗织了一条“通倭”的罪名!一见这条罪名,嘉靖果然大怒,立即轻信了徐阶,不调查不研究,直接一刀了结了严世蕃的性命,也了结了严氏集团复活的机会。
后记
嘉靖皇帝纵然天纵聪明,但也一样在不知不觉间,成了大臣们党派斗争的工具。可是大臣换了一拨又一拨,皇帝也依然绞尽脑汁的让他们对自己效忠,可是大家争来争去,为的都是自己的利益,天下百姓的福祉被所有人忽略了!从嘉靖之后,凡是进入官场的人,考虑的都是自己的生存和财富,因此贪腐、贿赂成风,进而带着民风也歪了,百姓笑贫不笑贪,当官真正成为了敛财的手段。大明天下的发展曲线,也就无可挽回的掉头向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