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还原历史真相,揭示历史事件的真实面貌,了解到更多真实的历史信息,追寻历史岁月、促进心灵的沉淀与魄力!
—— 《 虎魄 • Huboe 》

1949年,秦基伟对邓锡侯说:谢谢您的酒肉,邓锡侯:啥时候的事?

In 1949, Qin Jiwei Said To Deng Xihou: Thank You For Your Wine And Meat, Deng Xihou: When Did It Happen?

2023-06-14 15:50

“邓将军,你好啊!我是秦基伟。说起来咱们当年的抗战岁月,还真是记忆犹新啊。而且,我还要特别感谢您的那一桌酒肉呢!

1949年12月的一天,刚刚率部起义的川军将领邓锡侯和解放军的几位将军开会。会议休息期间,第二野战军四兵团十五军军长秦基伟找到他,说了这么一句话。这句话让邓锡侯一头雾水,虽然当初自己和红军、八路军多有交集,但是还真不记得见过秦基伟,请客吃饭更别提了。于是他茫然地问了一句:“这是啥时候的事儿啊?”秦基伟笑了一下,说出了一件往事……

1949年,秦基伟对邓锡侯说:谢谢您的酒肉,邓锡侯:啥时候的事?

川军,是中国近代史上非常古怪的一支军队。由于四川盆地的阻隔,川军相比中原军阀来说比较落后,武器装备和军队数量全都相差不少。特别是川军的军纪,一直以来都为人所诟病。那时的他们一手拿步枪,一手拿烟枪,除了打仗就是抽大烟,战斗力极弱。所以在当时,川军被人戏称为“双枪兵”。

外敌不好进来,川军便在内部进行了自己的兼并。民国初期,四川、云南一带,大小军阀林立,有几十个之多。他们力量大的有几个军,力量小的只有一个师,互相之间攻战不已。不过经过逐渐的兼并,这些军阀逐渐地形成了几个大的集团。其中比较大的是杨森、邓锡侯、刘湘、刘文辉、王陵基五人,被并称为“川军五行”。再后来杨森做大,被其他人联手赶走。此后,刘湘、邓锡侯、刘文辉、田颂尧成为了川军的代表人物,并称为“川军四巨头”。

那时的川军将领,并不在国民党军队的传统体制之内,和蒋介石也是貌合神离。其中,邓锡侯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1949年,秦基伟对邓锡侯说:谢谢您的酒肉,邓锡侯:啥时候的事?

邓锡侯是四川营山县人,从小父母双亡,靠舅母抚养成人。原本家里想让他走科举仕途,送他到学堂读书。但是邓锡侯在接受了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后,决定离开家乡,去外面从事革命活动。1909年,邓锡侯进入著名的保定陆军军官学堂学习。还未完成学业,他就回到四川,正式参军。在接下来的护国战争中,邓锡侯不但表现出色,还认识了后来的新中国元帅朱德和刘伯承。再后来又经过了多年的打拼,邓锡侯在1924年坐上了四川省省长的位子。

当邓锡侯实力强大之后,很自然地就被蒋介石看中,用来进行对红军的“围剿”了。1933年,邓锡侯也曾经派出过十几个团在昭化,广元一带布防,但是半年多之后,便被红四方面军击溃。1935年,邓锡侯又派兵在剑门关、江油、汶川、松潘等地区堵截红军,但均被击溃。红军的强大战斗力,让邓锡侯感到恐惧。

1935年,红一方面军在飞夺泸定桥之后,于理县、茂县与红四方面军会师。此时邓锡侯接到蒋介石的命令,让他在宝兴县附近攻击红军。邓锡侯不想给蒋介石卖命,但又担心其秋后算账,因此犹豫不决。此时,他接到了朱德和刘伯承的来信,信中诚恳地说道:“国难当前,应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红军北上抗日,如兄部愿来,我们欢迎,如有困难,暂时不来,希望互不干扰......”这话正中邓锡侯下怀,于是他命令部队,始终在距离红军部队一天的位置上活动,并且不时的对天放枪,掩人耳目,直到把红军送出宝兴,送上夹金山。

1949年,秦基伟对邓锡侯说:谢谢您的酒肉,邓锡侯:啥时候的事?

邓锡侯此举,固然有保存实力的考虑。但是最主要的,是信中那句“国难当前,应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打动了他。虽然此时他的军旅生涯已经将近20年了,但是真正的初心却从未变过。川军的军纪涣散、战斗力不强是真的,但是并不能说,川军没有爱国热情。相反的,川军的血性,甚至比很多中原部队还要强!邓锡侯的愿望,是有一天能走上抗日战场,和侵略者拼个你死我活!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打响,邓锡侯等川军将领纷纷请缨出战。这一年8月,邓锡侯任第一纵队司令。9月5日,邓锡侯在成都举行的"四川省各界民众欢送出川抗敌将士大会"上发表演讲。他说道:“我们四川人,是具有爱国传统精神的。黄花岗烈士有四川人,辛亥革命有四川人,护国之役还有四川人!当前,国家民族面临生死存亡关头,我们身为军人,受四川人民二十余年的供养,当然要拼命争取历史的光荣!……川军出川以后,如战而胜,当然很光荣地归来,战如不胜,决心裹尸以还!”慷慨之词博得场中的一片欢呼之声。

然而,眼看快走了,却又出了新状况:国民政府发给的军饷很少,很多川军部队都处在欠饷的状态中。所谓“皇帝不差饥饿兵”,让川军弟兄饿着肚子去打仗,确实有些说不过去。一些人为了要挟蒋介石,甚至喊出了:“不发清所欠薪饷不出川!”对于这些士兵,邓锡侯也把他们召集起来,再次发表演讲:“日寇侵我国土,杀我同胞,抢夺我们国家和人民的财产,全国一致请缨杀敌,我们军人的天职就是全中国民民,出川抗战。前线情况,急如星火,怎么能说要发清欠饷才出发呢?你们是非得等着发饷,还是现在出发?”所有士兵一致回答:“愿立即出发杀敌!”于是,那支曾经饱受诟病的“双枪兵”,踏上了为民族图存而斗争的战场。

1949年,秦基伟对邓锡侯说:谢谢您的酒肉,邓锡侯:啥时候的事?

这次出川,邓锡侯的部队不仅是粮饷欠缺,武器装备也是十分简劣。每个士兵身上的武器,只有一支川造或汉阳造步枪,以及两颗手榴弹。山炮、野炮等火炮一门都没有,每个师只有几门迫击炮。此时中华大地已经入秋,但每个川军士兵没有秋衣,仅有两套粗布单衣。另外,运兵载具也十分缺乏,大部分士兵只能靠双腿行军。虽然困难重重,但是川军将士的战斗热情仍然很高,渴望尽快和敌人交手。

10月份,川军奉命驰援山西。为了先去见阎锡山,邓锡侯坐上火车,往太原进发。一路上,他最担心的还是军饷问题。部队太苦,装备太差,就这样和日寇硬拼,他觉得对不起将士们。但是一路上多次请饷,不管是蒋介石还是阎锡山,都是推三阻四,这让他的心里非常不爽。谁知就要到达山西太谷县的时候,他却接到邀请,说当地的官绅故吏,设下了丰盛的酒宴,想要款待他!

这个消息,让邓锡侯非常恼火。他觉得,这些有钱请客吃饭,不如把这钱给川军弟兄们分了当军饷!他一路走来,见多了国民党官员的迎来送往,对这种“前方吃紧、后方紧吃”的行为十分愤怒。但是,太谷县是国民党高官孔祥熙的家乡,内部关系盘根错节,自己也犯不上去得罪他们。于是在火车经过太谷县的时候,邓锡侯推说自己身体不适,硬是不下车。最后当地官绅也没有办法,只能由他。

1949年,秦基伟对邓锡侯说:谢谢您的酒肉,邓锡侯:啥时候的事?

但是,这一桌酒饭却没有浪费,后来其中的大部分,都进了共产党将领秦基伟的腹内。

秦基伟是湖北红安县人。他也是个苦出身,父母都是农民,每天土里刨食,生活能有个温饱就不错了。父母想让儿子有出息,便送秦基伟去读书。可没想到秦基伟生性好动,在学堂根本坐不住。苦苦撑了两年,就因为和人打架被赶回了家。紧接着一场瘟疫袭击了过来,秦基伟的父母兄弟全都病死了,他只能一个人苦挨日子。1927年,实在过不下去的秦基伟趁着黄麻暴动的机会,拿起一杆梭镖就参加了红军。

秦基伟在红军之中,以作战勇敢著称。初次参战,他就用手里的梭镖缴获了敌人的汉阳造。有一次敌人进攻,秦基伟的连队被分配去保卫司令部。但秦基伟闲不住,苦苦哀求营长让自己去前线。最后营长实在拗不过他,就说:“想去可以,把连队留下,枪留下,你自己愿意去就去。”秦基伟大喜,一个人拿着大刀就去了前线。这一战秦基伟大发神威,砍死了好几个敌人,从此就有了“秦大刀”的外号。

1949年,秦基伟对邓锡侯说:谢谢您的酒肉,邓锡侯:啥时候的事?

抗战期间,秦基伟在八路军129师任职。一天,政治部主任张浩突然把他叫过去,让他去山西太谷县当“游击教官”。这下,秦基伟可是犯了难。参军10年,打仗他没话说,但是文化底子实在薄弱,哪里能给人当什么教官?张浩赶紧向他解释:“让你去当教官,只不过是个幌子。真正的目的,是拉起一支属于咱们自己的队伍,必要时上太行山!

秦基伟恍然大悟,欣然前往。临走时,张浩给他写了一张字条,让他去太谷县找县长杜任之,说他会安排自己的生活。就这样,秦基伟没有带任何武器,一个人踏上了旅程。一路上,他经过了不少县城,看见的大部分都是土房茅屋。很多所谓的县衙门,不过是几口低矮的窑洞。这让他不禁感慨,都说晋中富庶,看来也不尽然。

几天后,他来到了太谷县。眼前的景象,让他觉得眼前一亮。之见县城之内,是一大片一大片的瓦房、小楼。城里店铺林立,票号如同山间的大树那样稠密。满街的买卖人吆喝着,景象好不热闹。他早听说太谷地区是孔祥熙的老家,是富商大贾的汇聚之地,现在看来,真是名不虚传。

秦基伟一路打听着,找到了太谷县县衙。这可是一个正经八百的衙门,大门森严,飞梁斗拱,自有一番威严。秦基伟找到门房,让其通报县长“游击教官”到了。片刻之后,门房把他让了进去。

1949年,秦基伟对邓锡侯说:谢谢您的酒肉,邓锡侯:啥时候的事?

在衙门的二堂,杜任之县长接待了秦基伟。开始两人的谈话还比较“官场”,但秦基伟递上张浩的字条之后,杜县长却突然变得兴奋了,说话也变得热情了。两人说着说着,眼看天已经到了中午。杜任之拍了拍秦基伟的肩膀,说道:“老弟今天来的正好,来来来,跟我去打牙祭去。

秦基伟还没明白怎么回事,便被杜任之拉着,走上了一个酒楼。打开单间的大门之后,只见满屋子的人,无一不是脑满肠肥。在杜任之的引荐之下,秦基伟才知道,这些人或者是某个票号的掌柜,或者是某位城防的保安司令,不是富商就是高官。至于为什么这些人要请自己吃饭,他一时也摸不着头脑。

不一会儿,丰盛的酒宴就摆了上来。满桌子上,不是鱼就是肉,即使有个把素菜,也都是制作的精致无比。农村长大的秦基伟哪里见过这些,在他二十多年的生命中,最好的一次饭就是小时候自己生病,父母给弄来的6个鸭蛋。后来参加了红军,每天吃的饭也都十分简陋,不是野菜就是南瓜。即使有时候改善生活吃顿肉,一个人也分不到几口。如今看见这么一大桌子美食,秦基伟都不知道如何下筷子了。

1949年,秦基伟对邓锡侯说:谢谢您的酒肉,邓锡侯:啥时候的事?

后来的发生的事情证明,这顿饭,是秦基伟前半生吃得最好的一顿饭,同时也是最尴尬的一顿饭。他根本不知道如何应付这帮人,也不知道哪一道菜的哪一部分是用来吃的,哪一部分是做点缀的。为了怕别人笑话,他只能是看着杜任之吃什么,自己也吃什么。后来虽然明白了一些,但是又怕吃相难看,丢了八路军的脸,所以每道菜都是浅尝辄止。

餐桌上的一些国民党官员觉得,杜任之今天突然带一个八路军过来,想来应该是个什么了不得的人物。再加上秦基伟此时的职务是团长,比在场的绝大多数人都要高。所以这些人不停地给他布菜,还劝他“不要客气”。只一会儿功夫,秦基伟的碗里就堆得冒尖了。别人再来布菜,他都忘了去接。此时一个岁数很大的晋商说道:“秦团长很挑食啊,大家还是别劝了。

一餐饭,后来就别别扭扭的结束了。秦基伟此时还不知道,杜任之这么安排,是为了让他这个八路军战士能吃上一顿好的。原来这个杜县长,是我党的秘密党员。他是山西“牺盟会”的成员之一,平时通过信件和张浩单线联系。在太谷县潜伏的主要目的,就是相机解决八路军的粮饷,以及帮助秦基伟组建自己的队伍。八路军的生活有多苦,他是知道的,所以这一顿饭,也是他对秦基伟的照顾。

1949年,秦基伟对邓锡侯说:谢谢您的酒肉,邓锡侯:啥时候的事?

这一点,是几个月之后,杜任之的身份暴露之后,秦基伟才明白的。另外还有一件事,他也是事后才知道的。原来这一顿饭,果然不是特意来招待他的,而是那些富商高官准备招待邓锡侯、但邓锡侯没吃的那一顿。由于邓锡侯不下车,这顿酒肉才落到了秦基伟的嘴里。

在之后的岁月中,秦基伟组织起了“秦赖支队”,部队的规模达到了五千人,在太行山附近杀汉奸、反扫荡,威名赫赫。后来这支队伍在抗战结束之后,被改编为了中原野战军9纵队,在解放战争中立下了无数战功。1949年,解放军大军南下,秦基伟的9纵被改编为第15军,开始扫荡大西南。

另一方面,邓锡侯的境遇却是喜忧参半。老蒋对川军的态度就是利用,给他们提供的粮饷、武器、物资,和自己的中央军差得老远。在太原附近,随着忻口战役的失利,川军损失惨重,邓锡侯本人都落马摔伤。

1949年,秦基伟对邓锡侯说:谢谢您的酒肉,邓锡侯:啥时候的事?

此时,共产党八路军向他伸出援手,不但帮助川军稳住阵脚,还帮他们整训。朱德司令员和邓锡侯多次会晤,为他们详细讲解了游击战的战术;以丁玲为首的"西北女子战地服务团",也经常给川军表演节目,鼓励士气;身为副主席的周恩来,更是给川军送来了他们急需的军事地图!要知道,这些地图都是八路军拼死缴获的,也同样是八路军十分紧缺的。这种雪中送炭的行为,让邓锡侯非常感动。

后来,邓锡侯所部驻防鲁南地区,在徐州、滕县等地打了不少可歌可泣的漂亮仗。尤其是滕县一战,川军以大刀攻破日军的城防阵线,创造了军事史上的奇迹。四川将士凭借着一腔热血,硬是在抗战中打出了威名!

1949年,秦基伟对邓锡侯说:谢谢您的酒肉,邓锡侯:啥时候的事?

但同时,邓锡侯和国民党的裂痕也是日益增大。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对邓锡侯等川军将领日益冷落,让他们的心中十分不快。但是随着中原战事的失利,蒋介石将战略重心放到了西南,准备以四川为基地,再做垂死挣扎。邓锡侯此时觉得,已经没必要给蒋介石陪葬,于是就和另外几位川军将一起,在1949年12月7日举行了起义!随着四川地区的和平解放,战争的最后一点悬念也被掐灭了,蒋介石只能无奈的退往台湾。

四川将领起义后,川军接受了解放军的改变。在一次关于改编的讨论会上,秦基伟和邓锡侯两位将军见面了。开会间隙,秦基伟对邓锡侯说:“谢谢你当年的酒肉。”而邓锡侯根本不明白怎么回事,被问得直发蒙。这便是本文开始的那一幕。

后来,秦基伟把当年太谷县酒楼上的事情说了出来,邓锡侯这才知道,原来自己当初没吃的那顿饭,成了秦基伟的“牙祭”。秦基伟说道:“那次您在太谷县没下车,留下的美味佳肴倒是让我赶上。不仅让我饱了口福,还开了眼界,明白了国民党的迎来送往是怎么回事!”邓锡侯感慨的回答:“国民党是‘前方吃紧,后方紧吃’,我当初就是看不惯这些才没下车。不过这顿饭让秦将军吃了,倒是真不算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