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方同志,你看过《空城计》吗?诸葛亮巧妙安排,用西城一座空城就吓退了司马懿的十万大军,胆子够大,想法也新奇啊。”
1949年5月24日,刚刚进入西安城不久的彭德怀,突然将新华社一野前线分社副社长的田方叫到了自己的司令部,和他畅谈起了《三国演义》。田方显然没明白彭老总是什么意思,只能在那里不停地陪笑。
“田方同志,这马步芳的儿子马继援,是个十足的花花公子,我们欢迎他进西安。西安有的是羊羔美酒,漂亮姑娘多得很!大道如青天,欢迎他们来!”
说着说着三国,彭德怀突然冒出了这样一句话。这让田方更加诧异,他早就听彭德怀说过,马继援是个劲敌,在敌人的“官二代”里,算是一个顶尖人物,可怎么现在又变成了花花公子了呢?而且,这个马继援和《三国演义》又有什么关系?
然而,此时彭德怀不再交代什么,而是转身离开了。田方仍是一头雾水,不明就里。他将目光投向一旁的甘泗淇,说道:“首长,彭老总到底是什么意思啊?不是说有重要谈话吗?”
“刚才彭总说的,就是重要谈话啊。”甘泗淇看着田方,莫测高深地轻轻一笑,然后用手指头在桌子上划了一下,做弹琴状。
田方恍然大悟,兴奋地说道:“我明白了,保证完成任务!”
可能作为读者,我们也很难理解田方到底明白了什么,彭老总又到底要说什么。其实,这一切都要从马继援这个人说起。
解放前,统治青海的是军阀马步芳,这是个残暴而专横的人。他以自己的宗教身份,在青海实施恐怖统治,杀人越货,抢男霸女,无恶不作。他从1917年开始进入军队,经历了那个军阀混战的年代而最终存活了下来,很会带兵打仗。他的手下以骑兵为主,机动力强,战斗力虽比不上装甲部队,但是也并不弱。当初红军西征之时,就曾经败于马步芳之手。
马步芳纵然残暴荒淫,但是一生只得了一个儿子,这就是马继援。马步芳为了培养儿子,也算是煞费苦心。其他的人,都是抢着将儿子送进好学校,而马步芳则是为了儿子,直接把自己家的一部分改造成了学校,并且不惜血本聘请最好的老师。在马继援14岁时,马步芳给了他第一个军职:青海省南部边区警备司令部上校参谋长。当然,这个时候的马继援是不可能实际到任的,他的头衔不过是老爹给的资历。
1936年8月,马继援进入中央军校军训班第五期学习。在校期间,他就已经担任了国民党陆军的步兵少尉。虽然军衔从上校变成了少尉,但马继援成功进入国民党官场体制,也算是有了正经的身份了。抗战开始后,马继援成了马步芳的82军第三旅的少将旅长,可以说一步登天。之后,马继援一直在父亲的扶植下不断高升,到最后几乎代替马步芳掌控了82军。
虽然大权在握,但是马继援却从小就表现出了和父亲不一样的气质。从外表上看,他是个文文静静的白面书生,待人接物彬彬有礼,这也让他的亲和力远远超过了马步芳。马步芳在用人上的政策,是任人唯亲,不是自己的亲戚,很难在他的部队里成为高级将领。而马继援则不同,他的班底,大部分都是他军校时期的同学。他在用人上,从不看对方和自己的亲缘关系,而是只看能力,唯才是举。也正因为此,马继援的战斗力,远比马步芳来得强。
1948年,解放军开始正式对西北用兵。经过几次战役,国民党的胡宗南损兵折将。无奈之下,胡宗南只能和马步芳,以及宁夏的马洪奎,成立了西北军行政公署,以马步芳为长官,准备联合起来对抗解放军。但是,三人私下里却各怀鬼胎,谁都想让对方去当炮灰。
不过,在这三方势力中也有例外,那就是马继援。马继援年少气盛,一看父亲成了行政公署长官,就想打出一些成绩来,证明自己“马家军”的实力。他喊出狂言:“共产党最怕马家军的骑兵,当初我们怎么打败的红军,如今就怎么打败彭德怀。”
马继援既然这么说,实际上也是这么做的。他带领82军,以孤军深入之势,到达了西安附近。结果,解放军的181师与马继援遭遇,结果被打退了足足二十公里。原本解放西安的计划,不得不因此而改变。彭德怀司令员因此提醒战士们:“马继援的战斗力很强,是个劲敌,大家可不要大意。”
但是,马继援打开的局面,最终却被西北的复杂权力结构所破坏。胡宗南、马步芳、马鸿逵三人,仍然没有拿出真正的诚意,在军事行动时总是想办法拖延。马继援当然也知道,82军已经成为孤军,取得一场胜利已经是“意外”了,再打下去,万一被解放军包围,恐怕连救援自己的人都没有。于是,他也见好就收,不再继续进取。
看到这种情况,彭德怀司令员立刻做出决定:动员一切力量,专门针对胡宗南发起攻击。他和毛主席商议之后,都断定马步芳、马鸿逵两军不会用全力和解放军作战,先打跑胡宗南,西北的局势就会有很大改观。
这一招确实管用,胡宗南的压力一下子变得空前巨大,而两支“马家军”,则始终处在观望状态。最终在5月18日,胡宗南在重压之下,连夜乘坐飞机离开了西安,千年古都只剩下了不到一万多人在防守。第一野战军第六军抓住机会,发起了解放西安的战役。
这场仗的情况,远远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5月20日上午11时,解放军从咸阳强渡渭河,正式发起攻势。阵前的国民党军队一看解放军来了,立刻放下武器,阵前起义。剩下的少部分残敌虽然继续顽抗,但是也很快被解放军所击败。一座西安这样的大城市,仅仅用了6个小时,就被成功解放。而解放军的伤亡,仅仅才57人。
收到胜利的消息后,彭德怀司令员立刻率部进城,将自己的司令部挪到了西安。
西安的解放,打开了第一野战军攻略大西北的突破口,但是也同样带来了麻烦:这一下,彭老总是真把大炮架在了马步芳、马鸿逵的家门口了。为了自己的利益,两支“马家军”决定要拼命了。
5月23日,彭德怀收到报告:马步芳和马鸿逵派出部队,与国民党卢忠良部组成联军,想要“援陕”。这支部队共11个师,总兵力17万左右,浩浩荡荡地沿渭河东进,向西安杀来。而这支部队的总指挥,正是彭老总颇为重视的马继援。
此时,在陕西的一野,情况可说不上乐观。虽然总兵力有15万,但是对比马家军并无优势,更何况胡宗南虽然走了,但是仍有几万军队在西安附近。一旦敌人几路大军联手,西安城可能得而复失。
为了避免最坏的事情发生,毛主席火速命令华北地区的十八、十九两个兵团,从黄河北岸渡河,迅速增援西安。但是,这两支部队想要运动到位,仍然需要时间。在他们到达前,彭德怀还要独立支撑!
关键时刻,彭老总想到了《三国演义》中的空城计。他要将西安当作西城,也给马继援来一个如法炮制!于是在1949年5月24日,彭总将田方叫了过来,和他大谈空城计,临了又含糊地说了一下马继援的情况。田方被彭总的这些话搞得有些发懵,但是经过甘泗淇的点拨之后,他很快就明白了彭总要让自己做什么。
回去之后,田方很快就写了一篇名为《一野前线指挥员发表谈话,欢迎马继援进西安》的文章,发表在了《群众日报》的头版上面,同时还在广播里播出。这篇文章大赞解放军的战斗力,言语之间保持了彭总霸气而诙谐的语气,极度蔑视马继援,好似手下有百万军队一样。
宣传发出去之后,彭老总还做了下一步安排。他将自己的部队化整为零,每天夜间从西安西郊绕到城东,第二天再集结起来,从东门大摇大摆地入城。城里的干部还组织起了老百姓,每天都搞隆重的入城式。部队鱼贯而入,连续几天绵延不绝。
这一下,真的是把马继援给弄蒙了。根据情报,马继援觉得西安城中的解放军数量应该并不太多,可是从入城式来看,他又觉得解放军的数量似乎比自己估计的要多至少一倍。真要是这样的话,那这仗可就没法打了。于是,马继援赶紧命令部队停止前进,让人再去侦察。
其实,彭老总的这一计,也是从《三国》中学来的。当初袁绍请董卓来诛杀宦官,董卓手下只有几千人,而对手的士兵足有数万。于是,董卓就让部队用晚上出城、白天进城的方式迷惑敌人,最终成功吓住了对手,拖延了时间,等到了自己援军的到来。彭老总如今故伎重施,虽然主意并非完全自己原创,但是对付马继援却已经足够了。
联军停了,也就产生动摇了。松动的第一块砖,是马鸿逵的宁夏军团。马鸿逵是宁夏的一只老狐狸,他和解放军并无太多血仇,也觉得完全没有拼死一战的必要。而且,他本也不服气马步芳,所以随时想要掣肘。如今看马继援不动了,立刻以本地区发现解放军为理由,撤走了自己的4个师。这样一来,马继援完全失去了对解放军的数量优势。
而此时,第十八、十九两个兵团也来到了西安,一野对比马继援形成了三倍以上的兵力优势。马继援再也不敢开战,找了个理由就退兵了。解放大西北最为凶险的一战,就这样被彭老总的智慧消弭于无形。
彭德怀是我军高层公认的优秀指挥员,他战斗一生,虽不能算百战百胜,但是一生中打的败仗也没有超过五次。他之所以能取得如此的战绩,和他善于总结前人经验、活学活用古代计谋有着很大的关系。从古人的经验中汲取营养,再运用到现代战争之中,这就是彭老总的常胜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