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委主席,庆祝建国35周年受阅部队列队完毕,请您指示,阅兵总指挥:秦基伟。”
1984年,在新中国成立35周年的阅兵庆典上,时任北京军区司令员的秦基伟站在改装过的大红旗上,向军委主席邓小平大声的报告着。随后邓小平一声令下,检阅开始。在战士们的注目礼中,邓主席乘坐汽车一路向他们问候:“同志们好!同志们辛苦了!”战士们则回应:“首长好!为人民服务!”
这一次阅兵,是新中国开始改革开放后,进行的第一次大阅兵。中国军人的风貌,第一次通过媒体的直播,展现在整个世界面前。战士们表现出的无限忠诚和凛然杀气,让人动容。在那个军队现代化建设还没有全面展开的时代,这次阅兵展现出了中国军队誓死保卫祖国的气势。也因此,1984年大阅兵,成为了一个永远的经典!
阅兵式的成功,当然与战士们的努力分不开,但是也与阅兵总指挥秦基伟的努力分不开。在漫长的武装斗争岁月中,秦基伟和邓小平的关系一直很好。但是,这种关系不在于互相袒护,而在于对各自职责的监督和互助。在1948年,秦基伟就因为一件事情,被邓小平在全军批评。但是此后,秦基伟却走上了人生的巅峰。这是怎么回事呢?
红军时代
秦基伟将军来自新中国的“将军之乡”湖北省红安县。他的家庭,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父亲勤劳厚道,母亲慈爱善良,一家人的温饱还是能解决的。后来为了让孩子能识几个字,他的父母节衣缩食,将秦基伟送到私塾读书。
和那些品学兼优的开国将帅不同,秦基伟生性好动,在学堂根本坐不住。他经常旷课,去河沟里捞鱼捞虾,或者就是到处惹是生非。学堂老师经常打他的手板,可这反倒更激起了他的反感。上学不到两年,他就因为和人打架而被退学了。
紧接着的第二年,一场瘟疫袭击了秦基伟的家乡。他的父母、叔伯、哥哥相继病死,刚刚11岁的秦基伟只能自己想办法求生。苦挨到了1927年,黄麻暴动爆发了,秦基伟糊里糊涂地拿起一杆梭镖,参加了红军。
可以说秦基伟的革命历程,一开始是处在一种蒙昧状态下的。他没有那种主动寻求民族解放的动机和思想,一切靠的都是革命潮流的推动。但是加入红军之后,秦基伟的大脑却如同被打开了一扇窗,各种进步思想统统涌了进来,让他整个人焕然一新!他不但明白了革命的道理,意志也变得越来越坚定。
入伍三个月后,秦基伟被分配到三团机枪连当战士。讽刺的是,机枪连不但不给他配机枪,连步枪也没有一把。秦基伟的武器,还是当初参加暴动时的那一杆梭镖。连长说了:“想要汉阳造,就去敌人的手里抢!”这话让秦基伟十分盼望战斗。
1930年,号称“涪陵王”的川军将领郭汝栋率领20军,到湖北驻防,随即便对红军展开了进攻。秦基伟所在的部队,正好被顶在了前线上。这是他等待了好久的战斗,但是因为手里没枪,秦基伟只能在打阵地战时,蹲在战壕里干着急。他突然想起了连长的话,决定去抢一把枪过来。他不顾战友的劝阻,拎着梭镖就冲出了战壕。敌人不知道他要干什么,纷纷愣在了那里。等到秦基伟冲到切近,一个离他最近的川军心中害怕,竟然扔掉枪就跑了。就这样,秦基伟缴获到了一把真正的汉阳造。又因为他在作战中表现勇敢,被火线提拔为副班长。后来他又不断升迁,成了手枪营2连的连长。
这次战斗,让秦基伟尝到了甜头。日后,他一听到打仗就兴奋,颇有些“闻战则喜”的感觉。1931年11月,红四方面军成立,随即便开始准备发起黄安战役,势要打乱国民党军的“围剿”部署!大战当前,秦基伟的2连却被分配去保护总部。听着黄安嶂山上的喊杀之声,秦基伟坐不住了,找到营长苦苦请战。
手枪营本来就是随同总部行动的,上前线去打阵地战,本就不是他们的任务。所以不管秦基伟请战几次,营长就是不同意。秦基伟脾气上来了,飞起一脚踹开了营长的办公室,喊道:“这个岗,老子不站了!我的连队必须打仗!”营长的脾气也上来了,说道:“你想打仗,好啊,枪留下,你的连队也留下。你自己愿意打,就自己打去!”
这相当于是营长的再一次拒绝,但是秦基伟却很高兴。既然营长同意自己一个人去打,那就一个人去打呗!他把枪留了下来,仅仅背着一口大刀就上了前线。结果就是一口刀,让他斩杀了好几个敌人。回来之后,秦基伟就得了一个外号:秦大刀。
当然,战场带给秦基伟的除了战功和荣誉之外,还有身体上的伤害。
1932年8月,为了打破敌人的围剿,红11师开始攻打位于麻城西北的陡坡山寨。秦基伟率领的手枪营2连,这次作为第1攻击梯队,被推到了最前线。秦基伟仍然是身先士卒,很快就打到了敌人的围墙下。然而当他纵身上墙之后,一颗子弹击中了他的右手小臂!他手里的驳壳枪被打得飞出去了老远,手臂上的肌肉都被打得翻了出来,血如泉涌!
但是秦基伟顾不得这些,把枪捡了回来继续冲锋。此时通信员按住了他,喊道:“连长,你的伤在不包扎,血都要流完了!”秦基伟此时仍然不以为意,撕下一块衣角,草草地包了一下,把伤口的出血点勒住了事。
此战结束后秦基伟才知道,通信员告诉他“血要流干了”绝非危言耸听。敌人的这一颗子弹,打断了他的右手大动脉。如果不是及时包扎止血,他坚持不了几分钟。
然而虽然枪伤得到了应急处理,秦基伟却仍然面临着危险。由于红军缺医少药,他的伤口一直无法得到很好地医治。慢慢的,伤口开始感染,秦基伟经常发烧,体力也开始变得越来越差。
此时,红4方面军由于当面之敌太强,只能被迫转移。那些行动不便的伤病员,只能就地安置。首长找到秦基伟,塞给他两块银元,告诉他说:“小秦啊,部队要转移了,你的伤势太重,没法带着你走。为了咱们红军主力的生存,你就留下养伤吧!”
秦基伟没说什么,默默地踹起了银元。但是,他却没有离开,而是等着大部队开拔之后,在后面悄悄地跟着。每次部队埋锅造饭,他就过去帮忙。等大家都吃完饭,他才跟着吃些剩饭剩菜。
在这之后的一个多月中,秦基伟就这样默默地跟着。他的右臂,一直是处在没有治疗的状态下。最后,伤口不可避免的化脓了,里边还长了蛆虫,发出阵阵恶臭。实在疼得不行了,秦基伟就把绷带解开,找些水洗一洗伤口,把蛆虫弄掉,然后再包扎好。等到红军到达鄂陕边境时,首长才发现秦基伟一直在后面跟着,赶紧找到他,继续劝他留在地方上养伤。但是秦基伟把头一摇,说道:“首长,我绝不在地方上养伤。你放心,我跟得上。我一不坐担架,二不骑牲口,爬也要跟着红军前进!”
就这样,首长将他留了下来,并让卫生员给他治疗。但是此时,他的胳膊很多地方已经溃烂了,造成了永久的伤害。不过即使如此,秦基伟仍然凭借惊人的毅力,随着部队南征北战。在翻越大巴山的时候,他仅靠着一捆稻草御寒,几次被冻晕了过去。但凭借顽强的意志,他拼命活了下来。后来他参加长征,长征后又参加了惨烈的牺牲,不管碰到多少困难,他都挺了过来。
抗日大刀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秦基伟也被编入到八路军129师序列。10月,他突然被叫到师政治部主任张浩的办公室。张浩对他说道:“如今咱们急需发展自己的部队,现在命令你去山西太谷地区,当游击教官!”
秦基伟有些发蒙,自己的文化水平低,哪里能当什么教官呢?于是他赶紧推辞。张浩赶紧解释道:“咱们这个教官,实际上是一个幌子。让你过去的真正目的,是快速拉起一支咱们自己的队伍来。只要时机成熟,拉起队伍咱们就上太行山!”
秦基伟欣然领命,准备了一下就出发了。这一次他没有任何的补给,连一支枪都没带。但是凭着全国的抗日热情,他居然在仅仅一个月之后,就拉起了一支300多人的队伍。后来,太谷县县长杜任之的秘密党员身份暴露,被阎锡山撤了职。恰在此时,日军部队逼近,国民党武装纷纷逃窜。趁着县衙空虚,秦基伟率领部下抢了县衙的仓库,搞到了不到20支枪,还有大批的棉服。这一下,这支部队有了力量,从此改称“八路军太谷游击支队”。不久之后,129师民运部部长赖际发,带着自己发展的部队赶来;刚刚成立不久的阳泉煤矿工人游击队也来会合。三支游击队合编为了一支500人的部队,对外称“秦赖支队”。这支部队后来不断发展,最终成为了那支在上甘岭上让美军闻风丧胆的部队——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这是后话。
1938年春天,秦赖支队已经发展壮大到几千人的规模,建立起了覆盖17个县,人口超过百万的抗日根据地。秦基伟此时想念起了当年挥刀杀敌的场景,便挑了一批精干的力量,每人配发大刀一把,组成了“大刀队”,自己亲任教官和队长。
此时,日寇和伪军在山西活动猖獗,频频制造惨案。为了打掉敌人的嚣张气焰,秦基伟亲自安排人手展开侦查,掌握了附近十几个县城中汉奸的信息。1938年4月2日晚上,“大刀队”队员们神不知鬼不觉的潜入这些县城之中,收割了上百个汉奸的人头!每杀一个人,战士们都会留下一张字条:“凡给日军通风报信带路者均同此下场!”接下来的几天,支队战士频繁袭击日军据点,又杀死了汉奸将近300人!这几次行动,严格说起来有些违法共产党“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这个大原则,却极大地震慑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让他们不敢再轻易行动。
戏迷和处分
从以上的几个故事可以看出,秦基伟将军是一位十分渴望战斗的将领。有的时候打疯起来,往往不顾及其他。虽然他的纪律性没有问题,但是有的时候会表现出大局观不足的弱点。这个毛病直到解放前,才因为邓小平的处分而改正。后来秦基伟能成为开国上将,以及大军区司令,都和那次处分有着不小的关系。
秦基伟虽然是一位威名赫赫的沙场武将,却也有着自己的爱好。他喜爱喜剧,不管走到哪里,只要听见锣鼓点儿,而且时间允许,他总要去看一看。他总是有一句口头禅:天大的事儿,看了戏再说!而且他不但自己看戏,有时候还自己亲自下场。
当初在组建“秦赖支队”的时候,最为骨干的,是最早入队的300名学生兵。学生有文化,又有表演经历,于是秦基伟便挑了一部分有经验的,组成了一支话剧社,平时自编自演宣传抗战的戏剧。当时秦基伟经常主动上场,扮演八路军和革命首长的角色。当时他的演技,已经到了不用对词、现说现有的地步。有一次,军分区的副政委郭峰和他开玩笑,让他出演了一位日军军官。秦基伟现场编词,制造了十足的舞台效果。
抗战结束后,秦基伟加入了中原野战军。淮海战役前,他遇到了同样是戏迷的陈毅元帅。为了缓解大战的压力,陈毅提出让秦基伟唱上一段。秦基伟推辞道:“我那个土腔土调,别把首长吓跑了。”陈毅则说:“叫你唱你就扯起喉咙唱,有啥子了不起的。”秦基伟于是即兴发挥,来了一段京剧《借东风》。结果刚一开口,陈毅就一拍大腿,喝彩道:“好,硬是地道哇!”一折唱下来,陈毅一支跟着秦基伟的唱腔打着拍子。末了,陈毅说道:“昔日孙刘貌合神离,尚且能烧曹操十万战船。今日中原、华东两大主力合成一个拳头,看敌人往哪里跑!”
然而,也正因为看戏,秦基伟受了处分。
1948年10月,秦基伟带领中野9纵部队,参加了攻打郑州的战斗。此时郑州的国民党守军,已经是人心惶惶。秦基伟仅用了10小时,便以几百人伤亡的代价,消灭了郑州守敌1.1万人。10月22日,郑州全市解放,秦基伟为了维护地方安定,出任了郑州市警备司令。
一天晚上,陈毅带着第4纵队司令陈赓,来郑州找秦基伟讨论工作。大家见面后,他们就当前的战争形势进行了商讨,不知不觉天就晚了。陈毅半开玩笑的对秦基伟说:“现在你进城了,阔了,怎么也得请我们吃一顿好的吧!”一旁的陈赓司令员听说吃饭,自然更是极力赞成。
秦基伟拍着胸脯说道:“这有何难?不瞒首长说,我存了6块大洋的私房钱,今天就用这些钱,我好好地贡献一下。”
秦基伟叫来秘书,简单的安排了一下,然后换了便装,开着吉普车就出去了。郑州城并不大,秦基伟带着陈毅和陈赓转了一会儿,就把郑州转遍了。结果发现,由于战争的影响,所有大饭店都关门了。最后在一个城南的小角落,他们总算是找到一家小餐馆还在营业。不过,餐馆的大厨已经跑了,现在就剩下了一个伙计,平时卖一卖汤水,挣点儿零用钱。
大家正在失望,陈赓突然说:“就是这儿吧,我不就是大厨吗?看看后厨有什么咱们就吃什么,保证色香味俱全!”于是一个纵队司令亲自下厨,很快就做了一盘肉丝、一盘油焖白菜和一碗糖醋瓜皮。三人吃完一算账,发现总共只花了7毛钱。陈毅开玩笑着说:“秦基伟,你这个警备司令员,原来是个大大的滑头啊。你是不是暗中下令,让大饭店都拒不接客了?请我和陈赓吃一顿饭,你居然才花了7角钱!下次一定要补上啊!”
三人一番说笑之后,秦基伟送走了二人,独自开车回司令部。半道上,他突然看到中原大戏院还亮着灯,里边传来熟悉的锣鼓声音。秦基伟的戏瘾上来了,就停了车去看戏了。
然而此时的郑州警备司令部里,却是乌云压城。中野政委邓小平正要找秦基伟商量事情,把电话打了过去。可是值班员报告说,司令员不在。这让邓小平非常生气,让警卫员开车,直接杀到了司令部的值班室,专门等秦基伟回来。
晚上9点多,秦基伟的吉普车出现在了司令部大门口。刚一走进值班室,秦基伟便看到了邓小平的脸,心立刻就提到了嗓子眼。邓小平沉声说道:“郑州刚刚解放,有这么多工作需要处理,你身为警备司令,不仅不以身作则,还带头擅离职守去听戏,这还得了?今天晚上,我们两个都有事了。你要给我一份检查,我要给你一个处分。这不算过分吧?”
秦基伟虚心接受了批评,回去老老实实的写了份检查。第二天,邓小平将给秦基伟的处分通报了全军。紧接着第二天,又对9纵后勤部长的杨以山强征郑州铁路局小汽车一事进行了批评。刚刚打了胜仗的秦基伟,此刻已经全没了兴奋之情。但是,他并不记恨邓小平,而是恼怒自己的工作不够细致,做事大局观不够。此后他痛改前非,终于成为了新中国的一代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