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令员,你的胃不好,请按时吃饭!”
1938年5月的一天,新四军先遣队司令员粟裕将军,正在和国民党句容县戒烟科科长樊玉琳谈话。而他的警卫员,却突然拿着一个大号的搪瓷茶缸,站在门口说道。
粟裕脸色一沉,瞪了警卫员一眼,似乎是在怪他不懂礼貌。但是,他也同时看了看表,没有说什么。
此时,樊玉琳有些尴尬地说道:“哎呀,抱歉抱歉,这一不小心就聊到了中午,忘了待客之道了。来人,赶紧备饭!”
粟裕则摆了摆手说道:“樊科长,不麻烦了。我们有纪律,每次外出都是自己带饭的。这样,我吃我的,您吃您的。”粟裕说着,从警卫员手里接过搪瓷茶缸,拿起筷子,香甜地吃了起来。
粟裕身形消瘦,但是吃起饭来却如同风卷残云,那样子,就像在吃山珍海味。樊玉琳好奇,这新四军的司令员,到底吃的是什么好东西?他凑近一看,只见搪瓷缸里,有一些米饭,还有两块黄色的东西,其他别无一物。樊玉琳认识那两个东西,不就是普通的盐渍萝卜干吗?这东西也能单独下饭?难道粟裕的萝卜干别有玄机不成?
此时他也没想到,正是因为这两块萝卜干,他在不久之后,成了新四军的一位主任。
萝卜干,南方常见的咸菜之一。在酱菜并不普及的华南地区,通常就是用粗盐腌渍。这种萝卜干味道单调,只有咸味和萝卜的本味。只要是生活条件稍好一些的人,就会觉得这种东西难以下咽。上海大佬黄金荣,曾经在军阀卢永祥的私人监狱里吃了7天的萝卜干配白米饭。后来在他向另一位大佬杜月笙诉苦时,这7天的“牢饭”成了他不堪回首的记忆。
而对于樊玉琳来说,萝卜干配白米饭,同样是难以想象的,这是由他自己的身份和生活水平所决定的。
樊玉琳,江苏句容人,1900年生。他的家境不错,这让樊玉琳可以安心上学。20岁时,樊玉琳毕业于句容师范,之后就高举教育救国的旗帜,在一些小学和职业学校里担任老师或者校长。他的生活水平,一直保持得不错。1927年,他加入了国民党,经过了几年在政界的打拼,他成为了句容县政府第3区首任区长,和县政府戒烟科科长。
樊玉琳有爱国心,也有羞耻心,虽然身在民国官场这个大染缸,却能够洁身自好。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在日军攻陷南京后,原本驻守句容的国民党军队不战而逃,将地方政府和百姓全都弃之不顾。樊玉琳义愤填膺,随即组织自己的家人和爱国师生,成立了抗日武装,自己保卫自己。但是,面对强大的敌人,樊玉琳也深感自己的力量不够。
1938年2月,新四军来到了华南地区。一开始,樊玉琳并没有将新四军当一回事。他见过新四军的队伍和装备,得出了一个结论:兵是好兵,就是武器太差了,甚至不如自己组织的抗日武装。这样的队伍,真的能打仗吗?他表示怀疑。
4月份,粟裕将军率领新四军战略侦察先遣队,进入了句容。粟裕很明白,自己想要在这里坚持下去,必须争取到当地乡绅、县长等官员的支持,于是就开始登门拜访这些人。所以很快,他就出现在了樊玉琳的家门口。
对于军人的拜访,樊玉琳以前见得多了,早就习以为常。他觉得,这次不过是又一次的官场往来,于是并不热心。所以在将粟裕迎进来之后,他的态度也并不热情,只是有一句没一句地闲聊。
但是,当寒暄之后,粟裕开始聊起了抗日,聊起了江南地区的地形、兵力、战略,以及敌我双方各自的优势和劣势。粟裕是难得一见的军事家,一旦聊起打仗,就滔滔不绝,如数家珍。而樊玉琳,则是越听越入迷,逐渐有了相见恨晚之感。
不过,双方这一聊,就没有注意时间。等到如本文开头那样,警卫员拿着饭来让粟裕进餐时,樊玉琳才意识到,自己竟然忘了准备午饭。他立刻让人去准备酒菜,但粟裕却说,新四军有纪律,还是各吃各的好。樊玉琳以为新四军的司令员能吃什么好东西,可凑近一看,才发现粟裕的下饭菜,不过是两块萝卜干。
樊玉琳不禁有些奇怪,萝卜干下饭,味道单调,如何下咽呢?可是看粟裕吃得狼吞虎咽,没有丝毫不好吃的感觉,他就想到,是不是这萝卜干不一般,有什么玄机呢?樊玉琳见多识广,偷眼观察,结果确定,粟裕吃的就是普通的萝卜干。
这一下,樊玉琳对粟裕更加刮目相看了。虽然他知道,新四军的条件比较困难,但是作为司令员,吃点好的仍然应该不成问题!粟裕如此朴素,和那些大吃大喝的国民党军官比起来,确实是天壤之别。樊玉琳的心中,对新四军的好印象又多了一些。
一个月后,新四军第一支队在司令员陈毅的带领下,来到了茅山地区,准备开创抗日根据地。而根据地的“司令部”,就设立在宝堰镇。宝堰镇是句容、丹徒、丹阳、金坛的“四县通衢”,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但是,新四军初来乍到,地形和地方情况很不熟悉,开创根据地并非易事。为了能顺利达成一致抗日的共识,陈毅司令员要求了多位地方上的著名人物开会,共商联合抗敌大计。而樊玉琳,就是被邀请的人员之一。
收到邀请信后,已经因为粟裕的萝卜干对新四军产生了好印象的樊玉琳欣然前往,与陈毅在茅山乾元观见面。寒暄之后,陈毅对樊玉琳说道:“新四军初到江南,人生地不熟,要仰仗各界人士鼎力相助啊。樊兄在句容一带声望隆重,还希望你能多多支持我军的工作,共同为抗日出一把力。”
樊玉琳回答道:“贵军到江南打鬼子,这是民族大义,鄙人必将全力支持。”
接下来,二人畅谈了一个通宵,双方都有意气相投的感觉。在陈毅的争取下,樊玉琳最终决定,正式加入新四军,投身革命。
1938年6月17日,樊玉琳当选句金丹四县抗敌总会筹委会副主任,正式参加革命工作。而也就在这一天,粟裕将军发起了“韦岗之战”,以旋风一般的速度,取得了一场小胜。江南抗日的帷幕,也因此被拉开了。樊玉琳十分欣慰,感觉自己没有走错路。
后来,樊玉琳担任了镇句金丹四县抗敌自卫委员会主任,统一协调该地区的抗日工作。1939年,他正式入党,在军政两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让自己的两个儿子去苏北参加革命,又将自己的土地、财产全都捐了出去,用于抗日。到了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樊玉琳还开始亲自参与战斗指挥,带领部队消灭了不少侵略者。解放后,樊玉琳担任了上海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处处长,继续为人民服务。
有的时候,从一件小事,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行。而从一个人的品行,又可以看出一直队伍的战斗力和精气神。虽然以新四军的作风,樊玉琳早晚也会成为我们的同志,但是粟裕将军的那两块萝卜干,仍然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以小见大,见微知著,有智慧者,通常都有这个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