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清朝是一个积贫积弱的时代。即使在康雍乾盛世之中,百姓的生活也是非常贫穷的。这一点不能说错,但是当时的中国在绝对的财富量上,还是要碾压世界其他国家的。据2001年美国华尔街日报《纵横1000年》的专辑中统计,宋朝灭亡以后,中国一共出现了六位世界首富,其中有两个都出自清朝。他们就是乾隆时期的贪官和珅,和道光时期的商人伍秉鉴,而伍秉鉴更是以纯粹商人出现的唯一一个“国产”世界首富。只可惜在那个历史的大变革时代中,伍秉鉴最终成了时代的牺牲品。
伍秉鉴的祖辈就开始经商了。到了他父亲的时候,伍家就已经开始对外贸易,1783年,他们家又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成立了怡和洋行,成为了著名的“广东13洋行”之一。1801年,32岁的伍秉鉴接手家族业务,很快就成为了广州商行的领头人。
伍秉鉴的业务主要面向欧美各国。他将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销往国外,再用赚回的金钱在国内购买房地产,茶园和店铺等等,可谓是两条腿走路,两头挣钱。此时,由于美国经济环境较好,伍秉鉴还大胆地在美国投资了铁路、证券交易和保险业务等,成立了正经八百的跨国公司。此外,他还是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最大债权人。
他在西方商界的知名度,是非常高的,洋人们都知道他很有钱,称他为“天下第一大富翁”。
伍秉鉴的发家有其历史原因。17世纪后期,地理大发现让欧美人的脚步走得越来越远,来华从事贸易的洋商越来越多。但是清朝对海外贸易的管控力度大,只允许在广东等寥寥几个口岸从事对外贸易。1686年,广东的地方衙门招募了13家有实力的商行,指定他们与外国人做生意,并且代缴海关关税。这就是广州13洋行的发家史。由于商人办事效率高,应变能力强,而且诚实守信,他们深受外商的欢迎。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清朝的国门进一步缩紧,仅保留广州一地作为对外的通商口岸。于是,广州13洋行成为当时中国唯一合法的对外贸易商。此后也有一部分商行加入这个行列,但对外仍然只称广州13洋行。
独家的身份,当然带来的就是独家的商机。在其後的100年中,广东13洋行大赚特赚,每年光是交给清政府的关税,就多达所有关税的40%!说13洋行撑起了清朝的半壁江山,一点儿错儿都没有。
到了伍秉鉴主持怡和洋行之时,他家的对外贸易渠道和海外关系,都已经非常成熟。而伍秉鉴待人平和,没有清朝人对外国人那种鄙视。他和外商的交往,是比较平等而诚信的,洋商都乐于和伍秉鉴交往。也因此,伍秉鉴成了中国商人在世界上的一个标签。
伍秉鉴为人谦和大方,绝不斤斤计较。据说有一次,一个美国波士顿的商人与伍秉鉴合作了一笔生意。但因为经营不善,生意倒闭,美国商人欠了伍秉鉴7.2万银元的债务。而这位美国商人既没有能力偿还欠款,也没办法回美国筹钱。伍秉鉴知道此事后,让人把这位商人叫过来,说:“你是我天字第一号儿的老友,是一个最诚实的人,只不过是不走运。我不想为难你,咱们的帐,从此一笔勾销!”说罢,便让人拿来借据,撕了个粉碎。这位商人后来回到美国,对伍秉鉴大加褒扬。这一下,所有的外商都知道伍秉鉴乐善好施,为人诚信,因此争相与他做生意。
生意多,伍家的财富自然也是越积越多。据他们家自己的统计,伍家的财产,在当时已有2600万银元的数额,相当于今天的50亿人民币。而美国首富约翰.雅各布.阿斯特,他的财产大约是在2000万到30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的话,大约是两个亿。伍秉鉴的财富竟然是他的20倍以上!
除了做生意,伍秉鉴还深谙破财消灾的道理。他经常拿出自己的钱,和官员们交往。在国家需要钱的时候,他也是慷慨解囊,多次捐助。因为捐款数额巨大,朝廷还赏给了他一个三品的顶戴。
不过,虽然伍秉鉴自己是合法经商,但外国商人却良莠不齐。他们的货物里,往往夹带非法货物,伍秉鉴有时候也会因此吃官司。后来,伍秉鉴的商业帝国也就是倒在了这上面。
1840年,钦差林则徐来到广州查办鸦片。结果他发现,一些有伍家担保的外国商人,在自己的货物里夹带了鸦片。林则徐铁腕禁烟,让伍秉鉴交出鸦片和外商。此时,伍秉鉴表现出了一个商人的软弱。他既不愿意得罪官府,也不愿意得罪生意伙伴,只能想办法和稀泥。
伍秉鉴让儿子伍绍荣从外商的手中,收缴了1037箱鸦片,交给林则徐,希望能够表示诚意,并以此结案。林则徐深知广州鸦片毒害之深,1037箱鸦片绝对是总量的九牛一毛。他因此认定,13洋行与英商串通一气,欺骗官府。于是,在这一年的3月23日,林则徐锁拿了邵荣等人,伍秉鉴只能再次掏钱消灾。
1840年六月,中英战云密布,伍秉鉴和其他商人掏出了大笔的银子,帮朝廷修建堡垒、建造战船。但是清政府根本没有打下去的决心,而是让伍秉鉴等商人出面调停。最终,在他们的斡旋下,双方签订了《广州合约》。根据合约,英军要求清朝在一个星期之内,交出600万赔款。而清政府转头就把这笔费用摊在了商人的身上。最终,经过协调,13洋行的商人承担了1/3的赔款,这其中,伍秉鉴承担了其中的110万元。
鸦片战争以后,13洋行的垄断地位被打破,日进斗金的日子一去不复返。而且,因为和洋人做生意,伍秉鉴成了国人眼中的卖国贼,再次被勒令交出100万元。至此,伍家开始没落。
不过,由于伍秉鉴有先见之明,早就把生意做到了海外,他家的损失并不算伤筋动骨。只要他想东山再起,并非没有可能。他的美国友人就曾劝他,干脆去美国发展。然而,热土难离的伍秉鉴,最终还是拒绝朋友的好意,留在了国内。1843年,伍秉鉴撒手人寰。
自伍秉鉴去世之后,清朝商业受到巨大的打击。朝廷把巨额的税收加到商人头上,而外国商人则因为条约的关系,在中国做生意不用缴税,因此又获得了更好的成本。两下的挤压之下,清朝商人苦不堪言,再也没有出现能担得起“世界首富”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