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我的救命恩人啊!如果不是你的那通电话,我肯定要去见马克思了。看来他老人家也不想让我死,要留着我打侵略者!”
1951年2月的一天,当“万岁军”38军撤回汉江北岸时,军长梁兴初拉着112师师长杨大易的手,一边笑着一边发出这样的感慨。此刻的他们,全身的衣服都沾满了泥水,有些地方已经被战火烧出了窟窿,哪里像是两位将军?谁能想到,在刚刚过去的十几天里,他们指挥志愿军38军,背水一战,打出了中国人的威风!
1951年1月4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9、第50军,以及人民军第一军团,正式开进南朝鲜的首都汉城!这座具有重大意义的城市,终于得到了解放!此后,志愿军继续追击,并在1月8日攻占了鹂洲和利川,与美军形成了新的对峙局面。第三次战役胜利结束!中朝两国再次陷入了欢乐的海洋。
但在志愿军的司令部中,总司令员彭德怀元帅却显得十分冷静。通过前线的战报,他发现部队的歼敌数字,和敌人的撤退节奏,是完全对不上号的。敌人不是在溃退,而是在有计划地后撤!这一下,志愿军原本已经很脆弱的补给线,再次被拉长了。
先头部队缺粮少弹,减员严重,而且后援匮乏。在这种情况下深入敌方腹地,看似天降奇兵,实则危险重重。作为一个身经百战的优秀指挥员,彭德怀元帅嗅到了一股危险的气息。后来他曾回忆说,第三次战役胜利之后,他感觉到这辈子从来没有过的恐惧感。
事实上,敌人也确实是在有计划地撤退。新任的美军第八集团军司令李奇微,已经通过研究志愿军的行动模式,总结出了“星期攻势”和“月夜攻势”两个规律,并针对性的做出了战略调整。他把攻击的主要矛头,指向了志愿军的补给线。第三次战役,志愿军虽然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但实际上也已经是人困马乏了。
鉴于部队的情况,彭德怀元帅顶住了各方的压力,将进攻停了下来。此时年关将近,志愿军司令部的几位将军商量之后,决定让战士们先休整两个月。等踏踏实实过完一个年,再继续进行下一步的军事行动。
但是美军不过春节,李奇微也不想让志愿军踏踏实实地休整。1月25日,他纠集了23万兵力,向志愿军阵地发动了突袭,第四次战役随即打响!
以志愿军当时的火力配备和人员数量,和敌人在汉江南岸硬拼,显然是不明智的。在研究之后,志愿军司令部决定采用“东顶西放”的策略,在汉江阻击敌人的同时,抽出一部分兵力,去进攻横城、砥平里方向的南朝鲜军队。如果战斗顺利,志愿军就可以从这里打开突破口,绕到敌人背后,与阻击部队前后夹击,彻底打败敌人。
但是迂回横城、砥平里,是需要时间的。在这部分部队发动进攻之前,在汉江南岸的38军,50军和朝鲜人民军第一军团,必须要先顶住敌人的疯狂进攻。而人民军第一军团战斗力并不强,阻击汉江的真正主力,实际上只有志愿军的两个军。50军的布防井井有条,38军也做出了渐次防御的安排,以112师为主力防御部队,113师作为辅助,114师则被当做总预备队。
1月28日早上,太华山阵地上首先响起了剧烈的爆炸声,敌人的进攻正式开始。在此防守的,是38军112师336团5连。敌人的火炮和飞机,不断倾泻出高爆炸弹。还没开春的土地上本来是白雪皑皑,此时已经炸成一片焦土。美军骑兵第1师、第24、25师;英军第27、29旅和南朝鲜第6师、再加上一个希腊营,疯狂地向太华山扑来。
已经被炮火犁了好几遍的阵地上,5连的战士们还在坚持。他们连续打退敌人进攻,击毙敌人500多人。但是他们自身的伤亡也很惨重,仅仅一天的时间,一个连就只剩下了20多人还能战斗。而其他的阵地上,志愿军的伤亡情况也差不多。
战况的激烈程度,超过了事先的预料。本来38军军长梁兴初想让112师先单独顶几天,但是此时看来危险太大。于是113师火速进入汉江南岸阵地,在圣德里、杜陵里一线方向构筑了防线。在之后的4天里,两个师的志愿军承受了难以想象的压力,在敌人的密集火力之下伤亡巨大。113师337团1营3连仅剩下20多人还活着,其他的部队的战斗人员也所剩无几。这期间诞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很多战士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抱着石头和敌人同归于尽。
一位美军的老兵,在多少年后回忆起了汉江阻击战,曾经感慨地说:“我们实在不明白,被汽油弹烧过、炮弹犁过的阵地上,怎么还会有人在抵抗!我们的火力已经将他们防御阵地的山头削低了一米,可在我们进攻的时候,上面却仍然奇迹般地站起来一群群的志愿军士兵!”
靠着顽强的意志,志愿军战士坚守着阵地,没有丝毫的退缩!在这种激烈的战斗中,1951年的春节悄然而至。战士们用炒面就着雪当做年夜饭,战斗意志丝毫不减!
也就在这时,38军军长梁兴初本人,险些成了牺牲在朝鲜战场上的我就职位最高的烈士!
随着战斗进入白热化,梁兴初把自己的指挥部,前移到了距离前线仅4公公里的地方。他总是说自己是打铁的出身,打起仗来确实有一股子不要命的蛮劲儿。
2月5日大年三十这一天晚上,敌人又开始了炮击。可能是某一个炮兵把标高定高了,一枚炮弹呼啸着穿越了前线,直接打到了38军指挥所的院子里。随着“轰”的一声,副军长江拥辉的屋门被炸成了碎片,几个警卫员也都挂了彩。最悬的就是梁兴初,爆炸点距离他最近,他的那间指挥室,已经被炸塌了一大半。但是凑巧的是,112师师长扬大易正好在此时来电话汇报前方情况,梁兴初站起来去接,恰好躲开了爆炸中心。饶是这样,他也被冲击波掀了一个跟头。
这种情况确实是险过剃头,不少指挥员纷纷建议梁兴初把指挥所后移。不过梁军长本人在事后却并不在意,坚持不肯后退一步。这种精神,感染了前方的战士们,大家的阻击打得更加坚定。
2月6日,农历大年初一,志司发出通报,表扬了113师的战斗精神。38军全军都受到了激励,欢欣不已。但是紧跟着,他们就接到了更艰巨的任务:由于损失过大,朝鲜人民军第一军团和50军要撤回汉江北岸休整。在未来的十几天里,38军必须独自坚守汉江南岸,直到东线战斗打响!
38军队一部分指挥员有些懵了,表示这样的战斗太难了。而彭德怀司令员就说了一句话:“38军不是王牌吗?王牌就要有王牌的样子!”那些指挥员的抱怨,就这样被堵了回去。
军长梁兴初为了打好这场仗,决定将总预备队114师也调过江去,帮助已经疲惫不堪的两个师,共同阻击敌人。
在随后的几天里,敌人的进攻一天比一天疯狂,前线的战士们损失实在太大,不少的单位,大部分干部都牺牲了。不少人心里有怨气,找到梁兴初,气急败坏地说道:“仗打成这样,是不想要38军了吗?林总要是在,可不会这么打!”
梁兴初也心疼,但是他是军长,不能有丝毫的动摇。他只能对战士们说:“现在不止是我们困难,其他的部队也困难。有困难我可以向上反映,但是上级的命令必须执行!”
其实他的心里也明白,向上反映与否,结果都是一样的。现在新入朝的部队还没有开过来,自己根本没有后援。而且自己能退吗?如果退了,东线的反击就打不起来,敌人也会乘势掩杀,好不容易取得的战果就会全部丧失。为了战争的胜利,他只能拼死一战。
为了尽量给前线补充人手,梁兴初只能将文职人员、通讯员全部送上了前线。这些人都是有文化的“宝贝疙瘩”,上前线去拼命实在是可惜。而且他们中的一部分人,甚至在之前连枪都没摸过,根本没什么战斗技能,只能到了阵地现场培训。但是他没有办法,手里的机动兵力已经是一点都不剩了。他自己已经打算好了,再打下去,他就要亲自出马,披挂上阵了。
惨烈的战斗持续到了2月16日,也就是正月十五元宵节的前三天。这一天,东线的横城反击战终于打响,38军的反击任务胜利完成。他们接到命令,从这一天开始有序地后撤,回到汉江北岸。
眼看要撤下来了,梁兴初却又来了脾气。他组织了剩余人马,想要对敌人来一次反冲击,杀一杀他们的锐气。但是此时有人提醒,汉江恐怕要开始解冻了,时间已经不允许反击了。于是梁兴初下达命令,让338团两个营、341团两个营坚守汉江南岸的滩头阵地,掩护大部队撤退。
这个命令,不是那么好下的。如果敌人察觉到志愿军撤退,趁机发动攻势的话,仅仅4个营的兵力,即使能成功掩护大部队撤退,他们自己恐怕也会陷入重围。就是敌人不进攻,如果耽误时间一长,江水解冻,这4个营也会被困在汉江南岸。
但是,断后部队的战士们却毫无怨言。他们烧毁了全部文件,也毁掉了不必要的物资,准备在大部队撤退之后,干脆留在敌后打游击。但是奇怪的是,敌人并没有发起大规模的进攻。而汉江的江水,居然也没有解冻。于是在大部队全部撤走之后,断后部队交替掩护,也回到了汉江北岸。而更为戏剧化的是,志愿军全部撤退之后,汉江立刻解冻,滔滔江水将想要追击的美军阻挡在了南岸。这次惨烈的阻击战,总算是有了一个完美的结尾。
梁兴初回到驻地后,马上找到扬大易,感谢他的“救命之恩”。
汉江阻击战的后半段,38军独自坚守南岸阵地11天,毙敌上万,粉碎了敌人的反击计划。但是他们自己也是元气大伤,共有一万两千多名战士埋骨他乡,中层骨干指挥员也几乎损失殆尽。于是在志愿军司令部的安排下,38军回国休整,直到1952年4月才回到朝鲜。
时至今日,我们在和平的环境中生活,却有人还不理解当年为什么有那么多人要浴血奋战。正如电影《长津湖》中的梅生所说:这一仗我们不打,就是我们的下一代要打。如果真的任由美军陈兵鸭绿江,我们将会永无宁日。今天和平的生活,更是无从想象。活在盛世里的我们,应该感谢那些曾经奋战过的人,也应该永远将他们铭记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