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喜欢以下所分享的文章,请帮忙点赞或加关注!您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自从1955年军队改革以后,各大军区的司令员们,在他们的位置上就基本没怎么动过。对于这件事,你怎么看?”1973年12月,毛主席在一次内部会议上,对前来汇报的邓小平这样说道。
毛主席
邓小平微微一怔,但随后便微微一笑,将自己身前的茶杯,与主席的茶杯对调了一下位置。之后,他的眼睛看向主席,眼光里充满了自信。
“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啊!”毛主席哈哈大笑起来,同时环顾四周的所有同志,用手指不停地对着邓小平点指着,显出了一种非同一般的赞赏。
两个人的谈话就此结束,虽然在关键问题上,邓小平没有说一个字,但是却又点出了重点,甚至还给出了解决方案。显然,他的方案已经说到了毛主席的心坎里。
邓小平
邓小平是我国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同时也是第一代领导集体中很重要的一员。他在1904年出生于四川省广安县,曾经有过一段很长时间的出国留学时期,足迹踏遍了法国和部分苏联。也因此,他成为了我党我军之中,能力最为全面的人之一。在红军时期、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他多次参与指挥战斗,取得了上党、淮海、渡江等多次重大战役的胜利。
解放后的一段时间内,邓小平一直在主持西南地区的土改和剿匪等工作,成绩斐然。后来,他的工作重心转向了经济工作,也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后来在1952年,他被调回中央,担任了财政部长。由于管理有方,让国家的经济状况有了很好的发展。毛主席非常高兴,称他为中国经济界的“四大名旦”之一。
邓小平
1954年,邓小平担任了中央秘书长和组织部长,主要从事一些具体事务的执行工作。虽然工作已经不再限于经济一隅,但是邓小平的成绩仍然非常出色。所以在第八届中央领导机构名单提交时,毛主席曾经提名,让邓小平来担任中央书记处总书记。
这个安排,既是对邓小平能力的肯定,也是为了让他在更高的舞台上进行锻炼,为日后担任更重要的职位做好准备。
然而,当邓小平得知这个安排后,立刻提出不同意见。他说道:“我做不了这个总书记,我的威望太低,不足以服众。这个总书记我未必干不好,但是只怕干得不顺。”
邓小平
他的担心,也是合情合理的,因为在那个时候,国家主席刘少奇与周总理,身体还都不错,而且常年在党中央担任要职。二人的威望和水平,都在邓小平之上,所以在邓小平看来,总书记这一职位,应该由二人之中的一人来担任,那才是最合适的。
而对此,毛主席则不以为然,他说道:“小平同志说怕干得不顺,我看这可以宣传一下,然后征求一下大家的意见,如果大家都赞成,那就没有什么不顺的问题了。”言外之意,就是让邓小平不要担心威望问题,主席愿意在背后支持他。
毛主席
但是,邓小平仍然有顾虑,他表示,自己原先的工作是秘书长,主要处理具体事务,但总书记则是要抓主要方向的,他是真的害怕自己力有不逮。此时,毛主席却非常风趣地解释道:“其实,让你从秘书长改为总书记,只不过是把中国话换成了外国话,外国的总书记就相当于咱们中国的秘书长,你不用担心不适应。”
但是不管怎么说,邓小平仍然非常担心,迟迟不肯接受任命。于是,在第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期间,中央书记处曾经开了一次专门的碰头会,会议的主要内容,就是劝说邓小平出任总书记。
邓小平
会议上,几乎所有人都对邓小平表示了支持。一看这么多人都来劝自己,邓小平也有些着急,所以大声地推辞道:“我不行的,真的不行。我的威望和能力都不够,恐怕难以胜任,还是让别人当吧!”
毛主席则摇摇头,说道:“我们这些人,就好比是国家的医生,而你的书记处,就相当于是护士长,你的职位也不过就是护士长而已,仍然还算是我们的助手,所以你的顾虑不必那么多,其实你即使当了总书记,具体的工作内容还是和当初当秘书长时一样。”
周总理也接过话头说道:“主席的比喻非常形象,我看小平同志就不要推辞了。”
周总理
而刘少奇主席则就势说道:“我看这件事就可以这样定了。”
“好,定了定了。”毛主席没有等邓小平再次推辞,便直接给出了自己的决定。而与会的其他同志,也是一致表示同意。大家一起鼓起掌来,这一下也就由不得邓小平再推辞。
就这样,邓小平成为了中央书记处总书记,并且在经济、军事和外交等工作上,取得了非常辉煌的成绩。他先后数次带团出访苏联,在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等苏联领导人那里,积极地争取中国共产党的独立地位。他还多次主持重要会议,会见全国各界的代表,积极地探索了社会主义的中国化问题。
邓小平
在取得了丰硕的工作成果的同时,一些不好的声音也在邓小平的身边响起。
邓小平的工作方式非常直接,从来都是有话就说,绝不隐瞒。他不仅对工作中的具体事务,是如此的态度,就是面对一些个人,他的态度同样如此。在当时,受过邓小平直接点名批评的人不在少数,所以有很多人怕他,更有不少人看他不顺眼。
当时间到了1966年的时候,中国的社会层面,和党中央的领导高层,都出现了很多重大的人事变化。邓小平也因为自己独特的工作方式而遭到了排挤,最终被撤掉一切职务,离开了中央,这期间,邓小平每天都在为国家的未来而担忧,吃不下睡不着,身体日渐消瘦。
邓小平
1969年,他被下放到江西省新建县拖拉机修造厂劳动。这对他的政治生涯是一种折磨,但是对他的身体和思想境界来讲,却是一件好事。
在拖拉机修造厂的岁月,应该是邓小平一生中,比较稳定的一段生活。远离了排挤和打压,他的精神状态好了很多。空闲时间多了,让他能够更好地升华自己的思想境界,最终达到了不再为外界所扰的程度;同时,他每天都坚持用冷水洗头洗脸,甚至洗澡,而且还会坚持走路锻炼身体。适度的锻炼,让他的肠胃也得到了改善,饭也能吃得下去了。他的状态得到了很好的恢复,体重也开始增加了,精神也好多了。
邓小平
然而,躲清闲从来就不是邓小平的性格。在1972年8月,他致信毛主席,表示自己可以再为党和国家多工作几年。主席看到这封信后,十分感慨,他开始在一些公开的场合上,重新对邓小平的历史功绩做出了肯定。1973年三月,党中央作出新的人事安排,恢复了邓小平的组织生活,并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
1973年8月,中国的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会议期间,毛主席突然把邓小平和王洪文两个人叫到了自己面前。相比起老成持重的邓小平,新近飞速蹿升的王洪文更显得趾高气昂。
王洪文
主席看着眼前的两个人,沉吟半晌之后说道:“你们说说,我死之后,中国会发生什么?”
这句话显然让邓小平吃了一惊,所以他半天没有反应过来,没有说话。而王洪文则不假思索地回答道:“坚决贯彻主席的革命路线!”
主席看了王洪文一眼,微微地摇了摇头,然后将目光转向邓小平。沉思良久,邓小平不无担忧地说道:“我们可能会重蹈覆辙!”
毛主席
这句听上去没头没脑的话,反倒让主席舒展开了眉头。他望着邓小平,微微地点了点头。显然,主席对这个回答非常满意。
外人对两人的表现,肯定是十分疑惑的,毕竟话没有说明。但是,毛主席和邓小平却心知肚明。他们说的,正是当时状况不佳的军队。
中国的军队,在1955年之前,其实是发展得非常不错的。在1950到1953年之前,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用劣势的装备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美国军队,创造了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迹。
1955年授衔
但是,随着部队的发展,正规化建设已经势在必行。中国军队没有可以参考的其他先例,只能全面学习苏联。1955年的新中国第一次授衔,就是全面学习苏联军事制度的开始。
在这种学习的同时,苏联军队的一些糟粕,也进入到了人民解放军之中。比如说,苏联军队的内部等级森严,从来不讲民主。官阶大一级的人,在下级军官面前有绝对的权威性,可以随意处罚。这种制度,是完全和我军人人平等的原则相悖的。
苏联军队
但是,在刻意地学习之下,解放军中也发生了很多稀奇古怪的事。一些军官开始学习苏联人,为了提高自己的个人威望,而刻意地惩罚战士,甚至还出现了班长因为战士不爱喝胡辣汤,而关其禁闭的事情。很显然,这种“学习”已经变了味道了。
很多军区司令员和政委,虽然还能洁身自好,但是他们底下的中下级军官,毛病却越来越多。渐渐地,部队的政治建设开始松弛,长官和下级已经有了抛开党中央,搞个人崇拜的趋势。
解放军旧照
1971年,空军出了一些大事,包括空军司令员吴法宪在内的一大批军官被撤销了职务。通过此事,毛主席认识到,军队已经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了。而且,这种改革必须铁腕实施。
不过此时,毛主席的年纪已经很大了,他十分需要一个精明强干、年富力强的人来帮助自己,他将王洪文和邓小平都叫到自己身边询问意见,就是在同时考察这两个人。
吴法宪
结果,邓小平的意见让他满意,而王洪文的表现却显得过于天真。于是不久之后,毛主席就开始让邓小平和叶剑英元帅搭班子,共同去管理军队事务,帮助他加强党中央对军队的控制。
但是军队的问题,自古都十分敏感,一旦处理不好,如果真的引起变乱,那可不是闹着玩的。毛主席纵然心里已经有了对策,可也不得不谨慎从事。于是,就发生了本文开始的那一幕:
毛主席
在1973年的12月,毛主席询问了邓小平对此有什么意见,而邓小平将自己的茶杯和毛主席的对换了一下位置,其意思便是,将军区司令进行平行对调。这样做,既不损失司令等高级将领的个人威望,又能瓦解他们可能存在的地方势力,还能让那些已经依附在他们身上的人退避三舍,可谓一举多得。只要能够顺利完成,就能够达到让党中央重新控制军队的目的。
而这,也正是毛主席的意思。两人虽然心照不宣,但是也都明白,对方是自己的最大支持者。
在几天之后,毛主席在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时,一改往日春风和煦的态度,非常严肃地批评了政治局和军委的同志:
毛主席
“如今,政治局不议政,军委不议军,这怎么行?必须要改!如果你不改,我就开会,而且还得把你们叫到政治局来开会,我当面给你们吹风。我看,军委不仅要议军,还要议政。”
主席的一席话,让在场的所有政治局和军委委员不敢做声。而接下来毛主席的话,更是如同半空里打了一个炸雷:
“有一件事,我已经考虑很久了,我觉得大军区的司令员,还是调一调的好。”
解放军旧照
主席看着会场上的大家,继续说道:
“这件事,我已经同叶剑英同志谈过,他是赞成的;我还找了总理和王洪文两位同志,他们也是赞成的。所以这次的对调,我觉得是必须的。而且,全国的每一个军区都要调。要协调一致才能得胜利,即使有一个人不一致也是不行的。一个人在一个地方,一呆就是二十几年,这不行,待久了就油了,会出现消极因素。我和叶剑英同志,已经把邓小平同志请了回来当军委主席,专门主持大军区司令的互换事宜。”
几天之后,毛主席又找了北京、沈阳、济南等几个军区的负责人谈话。谈话期间,毛主席说道:“我现在给你们请回了一位参谋长,你知道你们有些人怕他,但是他办事比较果断,这一点我觉得很好。”
邓小平
主席这次之所以让邓小平来主持军区对调,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就是邓小平是当初刘邓大军的政委,其威望可以震慑住和大军区的那些高级指挥员。第二,邓小平做事公允,绝不会因为个人的私利去打击任何一个人,这一点也让军区的司令员们比较放心。
为了让对调的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在接见完各个军区的司令后,毛主席又专门找邓小平谈话,希望他能改掉一些过于直白的工作方式,他说道:“我送你两句话,柔中寓刚、绵里藏针。你的外表可以和气一点,但内部必须是钢铁公司,你过去的缺点,慢慢的改一改吧!”
邓小平
经过一番运作之后,在12月22日,党中央的中南海正式宣布了对调的命令。同时,命令还规定:各军区司令要在十天之内到达新的工作岗位,每个人的随员不得超过十个。
后来在1975年一月,邓小平对这次军区对调工作给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说道:“军队干部互相调换,主席已经说了很多年,但目前还没有完全执行到位。不只是大军区的主要将领,就连军区的主要干部都要调换,部队的布防也要换地方。”
最终在邓小平的努力之下,调整部队这一难题,就这样以开诚布公的方式解决了。也正因为有了这个基础,中国人民解放军才能在这之后的日子里,继续创造了一个接一个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