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听人说起过,中国古代有四大盛世:汉朝文景之治、唐朝开元盛世、明朝仁宣之治、清朝的康雍乾盛世。前三个,都是中原王朝封闭期时自我发展、自我评价出来的,综合考量指标无外乎这个时代战争的多少和烈度、经济的发达程度、老百姓的幸福指数。这些东西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变得不太好考证了,有变成传说的趋势。
然而康雍乾盛世则不同,不论是人口数量和经济体量,都有数据可以支持。首先说康雍乾盛世有着足以傲视世界的人口数量和经济总量。乾隆时期,总数将近4亿的人口,已经是世界人口总量的三分之一;人均的经济量也同样可观。据法国经济学家保罗.贝赫洛的测算,乾隆死后的1800年,中国的人均国民收入是228美元,而同时代的英国,由于工业革命的影响,人均国民收入是324美元;法国则是220元。可以看到,中国的人均国民收入介于英法之间。以此数据乘以中国的总人口,中国的经济总量可以用恐怖来形容。
然而华丽的数据并不能掩盖真实情况的尴尬。真实的情况是,中国如此大的国民收入,大部分都是来源于茶叶、瓷器及其他手工业的出口,真正的工业化生产基本没有。中国的贫富差距之巨大也是西方世界难以想象的,统治阶级和大的商业买办垄断了全国大部分的财富,百姓真正的人均收入则很低。据英国特使马戛尔尼的记载,因为中国人送来的食物过多,并且“有些猪和家禽已经在路上碰撞而死”,所以英国人把一些死猪死鸡从“狮子”号上扔下了大海。岸上看热闹的中国人一见,争先恐后跳下海,去捞这些英国人的弃物。“但中国人马上把它们捞起来,洗干净后腌在盐里。”当时清朝老百姓的贫穷可见一斑。这主要是因为,清政府虽然历来重视的农业生产,但是由于科技和产业结构的落后,单纯的土地生产早就不堪重负。如果不是引进了番薯等高产农作物,清朝的土地能不能养活庞大的人口都是未知数。“地主家也没有余粮”,这句话在那个时候已经变成了现实。
单纯从人口和经济总量来看,康雍乾盛世确实是封建统治的高峰,如果没有欧洲的工业革命和地理大发现,清朝这一时期的统治无疑是成功的。他们认为,用瓷器这种手工业从外国赚取白银供自己奢侈,再让老百姓能吃上饭,不会造反,他们的这条“生存产业链”就算搭建完成,自己的统治就可以长久。说实在的,如果时间倒流300年,清朝的皇帝们确实算得上圣君。养活将近4亿人,不是谁都能做到的。而且清朝皇帝们也颇为自己的成就而自豪(老实说确实不易),天朝上国的架子端的十足。马戛尔尼在朝见乾隆帝时不愿跪拜,扫了乾隆的面子,乾隆索性避而不见,拖到马戛尔尼回国也没有见第二面。
更为可怕的是,清朝的统治者素质的正逐渐下降。其实从明末开始,准确的说是隆庆朝,随着一系列解除海禁、调整海外贸易的政策,古老的中国渐渐与世界开始接触和融合(这个阶段史称隆庆开关)。其后的万历皇帝长期怠政,却反倒促进了工商业在中国的发展。然而明朝的覆灭打断了中国与世界联系的进程,清朝的皇帝们硬生生的把本已松动的千年枷锁又重新套在了自己的脖子上。康熙皇帝把了解西洋科学知识只当做自己的兴趣爱好,雍正皇帝沉浸于敛财和禅宗不能自拔,而到了乾隆,清朝皇帝开始彻底的愚昧化了,马戛尔尼来到中国时,中国统治阶级的地理认识已经退化到不知道英吉利为何物的地步。殊不知外面的世界已经翻天覆地,老的经济形式已经行将就木。没有工业对农产品的再加工,没有服务业对劳动力的分流,农业发展的再好也是独木难支。只是,这种经济意识清朝的统治者们没有,这种意识上的落后,让整个国家一步步走向深渊。
终于在几十年以后,鸦片战争的炮火摧毁了清朝皇帝们自我催眠式的美梦,古老帝国的大门被用暴力的方式打开。这时那些满洲贵族才发现,自己原始的武器库中没有能够抵御敌人的武器,自己积累起来的财富正不停地遭到抢劫。同时,愚昧付出的代价被转嫁到了每一个中国人身上,中国悲惨的近代史由此开始。其实,清朝的统治者们也不想造成这样的结果,只是他们狭隘的心胸装不下世界。对于这个古老的国家来讲,这个代价确实太大。但是令人欣慰得是,如今的中国已经不再封闭,中国人已经放眼世界,曾经的错误,我们不会再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