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东汉末年,天下纷乱,汉献帝禅位于魏文帝曹丕,之后蜀汉和孙吴政权也纷纷称帝,正式开启了三国时代。而曹魏仅仅存在了45年之后,的天下就被司马氏建立的晋朝所取代。而晋朝也是个短命的朝代,在收复孙吴政权之后,也仅仅存在了50年,就被新的“刘”姓“汉”政权消灭。当然,此“刘汉”非彼刘汉,他的当权者甚至不是汉人。那么他们为什么姓刘?又为什么建立“汉”朝?他的统治者又是怎么回事?请听我一一道来。
刘汉的大旗在中国大地上飘扬了将近400年
西晋武帝司马炎死后,因为司马氏内部的争权夺利,爆发了规模浩大的八王之乱。在经过两轮生死搏杀之后,剩下的三个实力最强的王,是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和东海王司马越。其中,司马颖和司马颙经过自我的兼并融合,势力逐渐合流,主要盘踞在晋朝的东南部。而司马越则在弟弟司马腾和大将王浚的支持下,在西北地方称雄。
从双方争斗的初期来看,司马颙和司马颖集团是占上风的。在荡阴一战,司马颖击败了司马越,但随后,司马越弟弟司马腾和大将王浚,借助乌丸等外族的力量,又打败了司马颖。这次胜利启发了东海王司马越,他觉得,自己要想争天下的话,得借助外族的力量。于是,司马越及其手下和鲜卑人深度结盟,迅速成为了一支强大的力量。同一时刻,司马颖也在重用手下的一个胡人,这人是个胡人,名字叫做刘渊。
刘渊画像
刘渊崛起
刘渊是西汉时期匈奴单于冒顿的后裔。当时由于汉匈和亲的缘故,冒顿的子孙时代以“刘”为汉姓。东汉时期,匈奴大量内迁,进入西河地区。等到曹操时候迅猛之时,将前来朝见的呼厨泉单于扣押,将其的兵众分为五部,都由刘姓匈奴人为帅。
刘渊自己也是个勤勉好学的文武全才。他曾经拜上党人崔游为师,学习汉族的典籍。他尤其喜欢《春秋左传》和《孙吴兵法》,常常感叹自己没有赶上和汉高祖一起征战天下的好时候。
此后,他还受到了曹魏权臣司马昭和晋武帝司马炎的赏识,险些让他领兵打仗。但是由于鲜卑人秃发树机能的反叛,晋朝君臣对胡族人员的警惕性又提高了,刘渊只能继续坐井观天。
魏武帝曹操,对匈奴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晋惠帝继位之后,皇后贾南风专权,排挤司马家王爷,并毒杀太子。赵王司马伦杀死贾南风,篡夺皇位,彻底引爆了八王之乱。此时人心惶惶,刘渊的堂祖父,原来的北部都尉、左贤王刘宣等人密谋让刘渊当大单于,复兴匈奴的势力。消息送到邺城,刘渊当然愿意,但是苦于司马颖不放行,他只能先让刘宣等人召集部署,做好自立的准备。
时机很快到来。前面说了,司马颖击败司马越之后,司马腾和王浚联合乌丸等游牧民族势力,起兵进攻司马颖。刘渊赶紧向司马颖谏言,说自己愿意回到左国城,为司马颖集结匈奴五部的人马前来支援,并且夸下海口,要以两部兵马击杀司马腾,以三部人马击杀王浚,将二人的首级挂在邺城城头。司马颖被说的热血澎湃,立即任命刘渊为北部单于,参丞相军事,放他回了匈奴故地。
刘渊以最快的速度回到左国城,二十天内就集结了五万大军。但此时的司马颖已经被王浚麾下的鲜卑兵击败,带着皇帝南逃洛阳去了。
八王之乱让刘渊趁机崛起
刘渊得到消息,还假惺惺的准备去帮助司马颖,说:“我与他有言在先,不能不去救他。”但刘宣等人坚决阻止,说道:“晋朝昏庸无道,对待我们就像对奴隶一样。……现在,司马氏父子兄弟互相残杀,这是上天将天下授予我们的征兆。单于您的文治武功连晋人都佩服,现在正应该振兴我们国家和民族,恢复呼韩邪单于的基业。而鲜卑、乌丸,都可以作为我们的外援,我们为什么非要阻挡他们而去拯救仇敌呢?现在,上天准备借我们的手来消灭晋朝,我们不能够违背天意,更不能违背众人的意愿。天予不取反受其乱。希望单于不要迟疑了。”
八王之乱让中原大乱
刘渊哪里有真心去帮助司马颖,他等的就是这个台阶。于是就在公元304年,刘渊在左国城南郊筑坛设祭,自称汉王,建年号为元熙。同时,他还赦免境内囚犯,追尊刘禅为孝怀皇帝,建造汉高祖以下三祖五宗的神位进行祭祀,并立国号为汉(史称汉赵、前赵),用以招揽汉人。建国之后,他大封百官,任命刘宣为丞相,以老师崔游为御史大夫,宗室刘宏为太尉,其余的人授官各有等差,
巩固政权
刘渊建国,西晋的贵族们当然不愿意。反对司马颖的中坚力量、东嬴公、并州刺史司马腾第一个暴跳如雷,派遣将军聂玄讨伐刘渊。但此时的匈奴人爆发出了曾经强悍的战斗力,在今天的山西文水将聂玄打得大败。色厉内荏的司马腾赶紧率领并州二万多户百姓逃到山东。刘渊则乘胜进军,派建武将军刘曜接连攻下太原、泫氏、屯留、长子、中都等地,汉赵的势力得到了很大扩展。此后,司马腾又几次让人讨伐刘渊,但是全部失败。
光熙元年(306年)九月,司马越为了扩张势力,派祖逖的朋友刘琨出任并州刺史、并且加振威将军、领护匈奴中郎将。刘琨屡次击败刘渊的兵马,占据晋阳,让刘渊很难受。此时,侍中刘殷、王育规劝刘渊道:“殿下您起兵已有一年,不能只据守在偏远的地方,否则威望不会远播。如果您命令将士四出攻击,抓住机会与刘琨决战,平定河东,建立皇帝的名号,然后再向南用兵,占据长安为国都,然后再率领重兵攻击洛阳,得到天下简直易如反掌。这正是汉高祖开创基业、消灭强楚时采用的的策略。”
西晋地图
刘渊采纳他们的建议,在河东一阵大闹,将蒲子、平阳等地相继征服。不久,上郡四部鲜卑的头领陆逐延、氐族的酋长单征、东莱人王弥以及羯人石勒相继投降。
永嘉二年(308年),刘渊正式称帝,大赦天下(就自己河东那块地方),改年号为永凤。自己的刘姓宗族全部封王,异姓则按照功劳和能力封为公侯(这一点倒是有些大汉遗风)。随后,他迁都平阳,对晋朝持续压制。
刘渊立国,但此汉非彼汉
但是应该说,刘渊自己根本算不上汉室宗亲,他所建立的汉赵政权,也和已经埋进历史中已经几十年的东汉政权、甚至蜀汉政权都八竿子打不着。虽然看着汉赵的当权者都是姓刘的,但是他们无一例外都是匈奴人,即使从汉高祖时候的宗室算起来,也已经十几代人开外了,即使有些血缘,也早就已经稀释的和水差不多了。他们这个汉赵,只不过是借个名字,蒙蒙自己,也吓唬吓唬晋朝的那帮司马。
继承人隐患
在建国的同时,刘渊也面临了很多开国皇帝一样的烦恼,就是继承人问题。他的长子梁王刘和,小时候本来很好学,外形也不错,但是却不是领兵打仗的材料。因此,刘渊也不怎么派他出去征战,刘和在军队里的威望也就因此变得很低。而刘渊的另一个儿子刘聪,却是能征惯战之人,虽然在汉赵立国后,他两次领兵攻打晋朝全部失败,但是却都是虎头蛇尾,一开始的进攻势头非常猛烈。加上自己手下宗族没多少人可用,所以刘渊对这个儿子格外珍惜,即使他打了败仗都不加指责。第一次攻打晋朝之时,刘聪轻敌失败,刘渊甚至素衣出迎,以示安慰。这样一来,刘聪在军队中的威信水涨船高,这让刘和非常不爽。
汉赵开疆拓土的主力人物刘聪
同时,刘和身边的人也不断的挑唆他和诸王的关系。比如宗正呼延攸、卫尉刘锐和侍中刘乘,这些人平时就厌恶刘聪,现在看刘聪战功赫赫,心中更加着急,不断的在刘和耳边进谗言。刘和于是对刘聪更加不满。而且,刘和还不是那种喜怒不形于色的深沉政客,他对几个宗的不满表现得很明显。刘聪这样的聪明人,自然明白,要真是自己这个大哥做了皇帝,自己肯定没有好果子吃。于是他也暗中准备,要和刘和做一场龙争虎斗。
死后国乱
永嘉四年(310年)七月,刘渊得病,眼看着不治,于是开始安排后事。他任命刘聪为大司马、大单于,并且统领尚书事务,在平阳西边建造单于台,任命刘聪的儿子刘裕(不是南朝宋的那个开国皇帝)为大司徒。这一个安排让人匪夷所思,这岂不是让刘聪另立吗?可能此时刘渊已经糊涂了,也有可能他害怕刘和担不起自己的江山,但不管怎么说,他的这一安排,直接造成了他死后的兄弟相残。
刘渊死前的安排让人看不懂
永嘉四年八月,刘渊在光极殿去世,共在位六年。他的这一生,可以说运气不错,正好赶上了西晋王朝严重内耗之后最虚弱的时间段,也搭上了司马颖需要外援、扶持匈奴上位的快车,让自己的建国大业得以实现。但要真说刘渊有多少文韬武略,却也不见得,至少面对王浚手下的鲜卑铁骑,他也还是不敢轻举妄动的。他的能力,比起后边的石勒、慕容诸帝甚至苻坚,都多有不如。
然而,刘渊虽死,他的烂摊子却还留着,属于他儿子刘聪的时代已经慢慢到来。刘渊死后,长子刘和继位。他此时想要仿效西汉削藩的故事,将刘姓诸王的势力全都打掉。他顾虑最多的当然是刘聪,他现在既有大单于的名号,又有大司马的实权,拥兵十万,不除了他天下如何做的稳?而且除了刘聪,还有陈留王刘欢乐,长乐王刘洋,江都王刘延年三股势力,都让刘和感到如芒在背。
汉赵政权的内乱也很厉害
刘和招来了安昌王刘盛、安邑王刘钦和将军马景,让他们随自己攻打四王。刘盛不同意,被当场杀掉,刘钦和马景只能违心相随。刘和确实不是统兵之才,他居然让自己的军队分散出击,同时攻打诸王。原本他的兵力就不雄厚,这一分散,更是显得力量薄弱。同时,人心不齐,尚书田密和武卫将军刘璿直接叛变,去给刘聪告密。刘和的这次行动,从一开始就注定要失败。
刘聪接到二人报告,让自己的军马做好迎敌准备。奉命来攻打他的刘锐听说后,掉头就跑,与其他几路大军一起,杀死了刘聪的儿子刘裕。不久,刘聪兴兵前来,攻破平阳西明门,把刘锐等一干仇敌全部斩首,并在光极殿西室斩杀了刘和。刘和从继位到被杀,仅仅过了三天。
此时的刘聪还没意识到,自己已经走上了西晋八王之乱的老路。这场宗室大战,让汉赵宗室的力量被大大削弱。虽然属于匈奴刘氏的时间还有一些,但是这个朝代已经注定不会长久,他们的掘墓人石勒,正在虎视眈眈的寻找机会。而等待晋国皇室的一场灾难,也已经越来越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