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陈诚不会打仗,瞎指挥!”
“都是友军不救援!”
1947年5月,著名的整编74师被解放军消灭在了孟良崮上。其师长张灵甫被击毙,手下大量的指挥官和士兵成了俘虏。但是,在战后的一次见面会上,华东野战军的陈毅、粟裕两位首长,却着实见识了一下什么叫“死鸭子嘴硬”。
会议上,74师的那些高级指挥官把自己失败的所有责任,全部推到坐镇徐州的陈诚身上。对蒋介石执意发动内战,对自己的骄傲自大、不识大体的错误,他们却只字不提。
陈毅老总对他们的这种态度,提出了委婉的批评,称陈诚也不过是奉命行事,蒋介石的顽固,才是一切的根源。74师指挥员表面上不置可否,但是能看出来,内心还是有抵触情绪的。
其实,这并不是一个个体现象。74师的中下级军官和普通士兵,也都对自己的失败耿耿于怀。
在登记俘虏情况时,陈老总就发现,很多军官都称自己是司务长、军医或者后勤人员,不承认自己的真实身份。后来还是用了些非常手段,才从一个人事科长的身上打开了突破口,让这些人曝了光。后来这些军官表示,不是不愿意承担责任,而是不愿意听政治课,不愿意接受特别的“思想改造”。
到了普通士兵的时候,那种怨怼的情绪显得更加强硬。普遍的反应,就是看不起解放军,觉得解放军的战术老套,指挥系统土气,文化水平低,先进设备不会使用。如果不是搞人海战术,肯定是赢不了自己的。另外,他们和那些高级将领一样,觉得是因为陈诚的瞎指挥,还有其他国民党部队的救援不力,才让自己失败被俘的,不是自己没本事。甚至有人还放出话来,要是和解放军一对一的单挑,自己绝对是赢的那一方!
另外,还有一些比较危险的行为,普遍存在于这些整编74师的官兵之中:他们不少人的身上,还留着国民党军的入伍证明,以及战斗日记。还有一些人,还把自己被俘之后,每一天的经历写成材料,随身携带。他们留着这些东西,就是为了以后能够在逃回国民党阵营时,可以证明自己不是主动叛变的!
这是典型的“身在曹营心在汉”啊!换做哪一只军队,恐怕都难以容忍这种行为。但是陈毅、粟裕、谭震林等首长,却因此更加看中整编74师的这些俘虏们!
整编74师,是国民党最硬的一支部队。抗战之中,整编74师的前身74军,是正面战场上杀敌最多的部队之一。因为自己的优异表现,74军斩获了两面象征荣誉的飞虎旗!日军投降之后,74军被空运到南京,亲身参加受降仪式。他们在面对侵略者时表现出来的爱国情怀,在国民党的军队中首屈一指。
抗战之后,蒋介石将74军当做自己的王牌来培养,不仅补充了大量的美式装备,还调集了大量的优秀军事人才补充进去。在国民党部队改制后,74军改为整编74师,战斗力获得很大提升。不管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整编74师都是国民党部队中得利最多的。也因此,这些官兵们对赏识自己的老蒋感恩戴德,为其肝脑涂地也在所不辞!
试想,这样一些素质过硬、秉性忠直的战士,哪一个将军不喜欢呢?只要将他们的心收服,这些战士所爆发的能量,绝对是非常惊人的。当然,这绝对是一个比较艰难的过程,但是结果绝对值得!
于是,在首长的关怀下,整编74师的官兵们,被分配到各个连队,开始接受对他们的全面改造。
会用兵者,攻心为上。国民党官兵很多是军校出身,学术底子好,看不起解放军。但是随着解放战争的不断进行,前方捷报频传。那些赫赫有名的国民党将领们,像卫立煌、杜聿明、白崇禧等人,一个个地成为了解放军的手下败将。甚至于,重新组建的74军军长邱维达,都成了解放军的俘虏。孟良崮战役后仅仅一年多,全国的胜利局势便已经奠定。这让那些原整编74师的人深感震撼。他们明白了,解放军里是真有能人,绝对不是土豹子。他们的傲气,也一点一点地被消磨掉了。
虽然没了傲气,但是他们心中对国民党的忠心却还在。在共同的集体生活中,这些人一开始,也还是充满了抵触情绪。对于命令和纪律,他们绝对遵守。但是要说政治思想学习,他们却是毫不热心。这种情况,持续了很长的一段时间。但是解放军队伍中,没人去强制他们做改变,甚至尊重他们的思想。慢慢的,共产党军队官兵平等的生活方式、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工作作风,也开始逐步进入这些人的内心。有一批人甚至主动将自己藏起来的那些“证明材料”统统交公,表示自己绝不会再逃跑,一心一意跟着解放军了!
对于国民党军官的随军家属,解放军首长也是多方优待。不仅在生活上照顾,有愿意回家的,还会送给路费,并且礼送出解放区。国民党少将李华在被俘后不甘失败,竟然联络了几个人阴谋暴动。后来大规模的暴动没有成功,李华便自己带着几个人逃跑了。只是他的妻儿,却被留在了解放军这里。后来陈毅亲自下令,将这些逃跑人员的家属全部送出解放区,连个人物品也一并带走。这种极具人文关怀的做法,也赢得了很多被俘官兵的心。
其实,要说官兵平等,我军对这些原整编74师的军官,还是不平等的。因为在日常生活中的规格,他们比我军自己的官兵要高一个档次。
我军的伙食制度,有大灶、中灶、小灶之分,大灶就是普通的饭菜,虽然能吃饱,但是菜多肉少,油水寡淡;中灶则好得多,有肉有菜,色香味俱全;而小灶,则是招待客人用的,水准看齐大城市的饭店。
按照上级规定,所有国民党的被俘军官,一律吃中灶!逢年过节,还要在中灶的基础上继续加菜。开始的时候这些骄傲的军官还享受得泰然自若。但时间一长,他们自己也受不了了,纷纷表示,自己愿意和解放军的官兵一起吃大灶。有的军官找到司务长说:“请和首长们反应一下,我们是败军之将,没资格吃中灶。我们想和解放军的官兵一样吃大灶。老这样吃下去,我们良心不安。”但是司务长一听,立刻摇头说:“这不行,上级已经给你们每个人拨发了固定的伙食费,如果花不完,我们是要受批评的。”
司务长的一句话,就像在国民党军官的心上,擂了一记重锤。不要小看几餐小小的饭菜,代表的却是解放军的诚心实意。这些被俘的国民党军官往往端着饭碗,眼泪就夺眶而出了。所谓将心比心,人非草木,绝不会无动于衷。在炊事员暖洋洋的灶火中,这些军官彻底放下了心里包袱,全心全意地拥抱了自己的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