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我给你们缴获了一个喇叭,怪沉的,你们看看到底成色咋样。”
1945年10月底,一个八路军战士拖着一支铁箱子,找到宣传队,让他们确认一下自己的战利品。宣传队的人打开箱子,看着里面的东西面面相觑,半晌才说:“这个东西,我看不是喇叭,吹不响啊。”
1945年,全中国人民都处在一种节日的欢乐中。经过了13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残酷的抗日战争总算见到了胜利的曙光。8月7日,苏联出兵东北,给日本关东军以最后一击!早已羸弱怠惰的日军不堪一击,在苏联的钢铁洪流冲击下下,很快就遭遇了惨重的损失。
战局已定,在延安的毛主席却又看到了历史机遇。苏联不会占领中国领土,那么东北在日本人被赶走之后,当地会有一个权力的真空期。此时进入东北,就有可能在那里站稳脚跟,进而发展成一个大型的根据地。如果能在东北站住脚,对日后的国共和谈,以及可能发生的内战,都是非常有好处的。
同时,以黄克诚为首的很多将领,也提出了进兵东北的建议。于是,山东军区的八路军部队,受命出关进入东北。作为山东军区第一师的师长,梁兴初也随队出征。
然而,这趟出关之行并不顺利。在到达山海关地区的时候,部队突然接到紧急命令:在山海关、九门口、城子峪地区组织防御,抵挡国民党部队的进攻!
原来,为了抢占东北,国民党第13、第52军共六七万兵力,已经开始沿北宁路向山海关发起进攻!一旦山海关被其控制,我军后续部队进入东北将非常困难!于是,八路军奋起反击,要以万余人的兵力,奋力阻挡敌人到最后一刻!
双方的战斗是非常激烈的,每一个阵地都在反复争夺。最终在25日,国民党部队暂时撤走,我军有了一个短暂的休整时间。在打扫战场时,战士们发现缴获的一批敌人的装备很奇怪,包装箱上面都是一水儿的英文。很显然,这是一批美式装备。
从来都是用日式装备的八路军战士,这次是头一回见到美式装备。那些锃光瓦亮的步枪、冲锋枪和机枪,让他们爱不释手。也就在这时,有人发现了几个铁箱子。打开一看,居然是一个一面有着喇叭口的铁筒子。根据经验,战士们觉得这东西就是个“小喇叭”,于是赶紧让人送给宣传部门,让那里的“音乐家”们看看到底是不是。
结果,宣传部门的同志拿起这个“小喇叭”端详了半天,谁也不认识。这便是本文开始的那一幕。
此时,那个送战利品的战士此时又开口说话了:“我听说,国民党那帮高官们打仗也不忘吃喝玩乐,老是带个什么军乐队带在身边。那个军乐队里,有个特老长的喇叭,这会不会就是那个东西?”
宣传部门的人听了,纷纷笑了起来,说道:“你说的那个东西,是圆号或者长号,那东西我们认识。但是你送来的这个,我们还真不认识。而且你看,这东西分量可不轻啊,谁没事儿拿个这东西吹来吹去?能拿得动吗?而且,要是乐器的话,肯定得有嘴儿。这东西前后都通着气儿呢,根本找不着嘴儿,怎么吹呢?”
当他们正在研究时,师长梁兴初和宣传科长走了过来。梁兴初走入人群,拿起东西看了几眼,上手掂了一掂,之后又摸了摸底下的把手,和把手旁边的扳机,然后说道:“我看,这东西确实不是什么乐器,倒有可能是门炮。”
“炮?”战士们都愣住了。打了这么多年的仗,他们对炮都太熟悉了。炮得有炮架,得有炮筒,得有后边的撞针,是好大的一个东西。一个人别说是拿,就是推也很难推走。这么小一个铁筒子,怎么可能是炮呢?
梁兴初赶紧给大家讲解:“现在美国人那里,确实有一种可以扛在肩膀上的炮。炮弹里本身就有发射药。只要一搂扳机,那个药就会被点燃,然后自己飞出去,根本不用撞针。而且听说,这个东西打日本人坦克是一绝。会不会就是这个东西呢?”
梁兴初这么一说,战士们也开始觉得这东西确实像是炮了。那到底怎么用呢?他们找来宣传科的翻译人员,但是翻译也不懂军事英文,看了半天只认出个别单词,具体意思还是不明白。此时梁兴初又有了主意,让人在俘虏里面找找,看有没有会用这东西的。
巧得很,还真找到一个!此人见到这个奇怪的“炮”后,立刻眉飞色舞地讲解起来:“这种武器的学名,叫做巴祖卡单兵反坦克火箭筒,我们都管它叫巴祖卡。严格说,这东西并不是炮,发射原理什么的都不一样。原理先不和你们说了,我就先告诉你们,这是美国货,打坦克打碉堡特别好用。我还用这东西,炸过小日本的炮楼呢。”
梁兴初赶紧问:“怎么操作?你给我们大家说说。”
那人摇了摇头,说道:“不行。你们这儿没有他的炮弹啊,没弹打不了。这东西的炮弹跟迫击炮差不多,就是后边的杆比较长,尾翼和弹体差不多粗。”
梁兴初赶紧让人在战利品中寻找,果然还真找到了几箱子巴祖卡的弹药。这一下发射筒和火箭弹都有了,梁兴初赶紧让那个战俘试射一次,看看威力。
他们来到一片荒地上,梁兴初指着前方的一个废旧的小庙,说道:“你试一下,看看能不能用火箭筒把它给炸了。”
只见那名俘虏把火箭弹装入铁筒,扛在肩膀上,用前面一个方框瞄了一下,然后扣动了扳机。只听“嗖”的一声,铁筒的两端都冒出了火焰。紧接着,那座小庙便随着一阵火光化为了瓦砾。
“厉害啊!”梁兴初感叹道。他拉着那个俘虏来到一旁,语重心长地劝他弃暗投明,加入八路军。那个人也是个穷苦出身,是被国民党“抓壮丁”而参军的,心里也是不情不愿的。现在看八路军的军官如此看重自己,便答应了下来。梁兴初赶紧叫来炮兵连长,对他说:“这个人(指了一下那位炮手),以后就是你们的老师,你们要和他学习怎么用巴祖卡火箭筒。你们要多学多问,争取所有人都学会。以后的战斗还会很激烈,这个‘巴祖卡’会派大用场。”
就这样,赫赫有名的“巴祖卡”成了八路军的标准装备。在后来的历次战斗中,我军还缴获了大批的巴祖卡,并组成了专门的火箭筒部队。在攻城拔寨和反坦克作战中,巴祖卡都发挥了不小的作用。后来为获得持续性的供给,上级还命令兵工程进行仿制,成绩斐然。
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进入朝鲜,开始抗美援朝。在战争初期,巴祖卡仍然是我军的攻坚利器。后来,美国又推出了超级巴祖卡,也被我军仿制成功。源源不断的国产火箭筒被送入朝鲜,成了志愿军获得最终胜利的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