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还原历史真相,揭示历史事件的真实面貌,了解到更多真实的历史信息,追寻历史岁月、促进心灵的沉淀与魄力!
—— 《 虎魄 • Huboe 》

杨振宁回国,称杜聿明为“杜先生”,周总理则说:应该叫岳父大人

Yang Zhenning Returned To China And Called Du Yuming Mr. Du, While Premier Zhou Said: It Should Be Called Father-in-law

2023-06-14 15:57

“妈妈好!杜,杜先生好!”1971年7月28日,归国的科学家杨振宁第一次见到了妻子杜致礼的父亲杜聿明,踌躇之下,竟然说了这么一句话。一旁的周总理笑着说:“你这个称呼不对啊,什么杜先生,应该叫岳父大人。”大家随即开怀大笑,气氛其乐融融。

但是,这“杜先生”三个字,实在不应该是杨振宁这个饱学之士应该说出来的。毕竟二人是翁婿关系,即使他再紧张,也不至于如此失态。他当时的心里,其实始终有一丝隐隐的担心。至于担心什么,咱们还要娓娓道来。

杨振宁回国,称杜聿明为“杜先生”,周总理则说:应该叫岳父大人

杨振宁是安徽合肥人,家庭是标准的书香门第。他的父亲杨武之,是著名的数学教授;他的母亲罗孟华,虽然是个旧式女性,但也是识文断字,粗通文墨。在杨振宁四岁这一年,母亲开始教他识字,可没想到这个孩子太过聪明,一年不到就识字三千有余,直接青出于蓝。母亲看教不了他了,就帮他请了一位正经的先生教他国文。后来父亲杨武之觉得儿子是块上好璞玉,便在杨振宁6岁时,带他到厦门读书。不久杨武之又受聘于清华大学,杨振宁便随父亲到北京读书。

杨振宁回国,称杜聿明为“杜先生”,周总理则说:应该叫岳父大人

虽然杨武之一直倾向让杨振宁学文,可是他的理科天赋是无论如何也埋没不了的。等到他中学的时候,已经能请教父亲一些高深的数学问题了。原本这种“子承父业”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可是天有不测风云,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北京沦陷,杨武之与其他众多教授一起,先是在长沙建立了临时大学,后来又把学校迁到了昆明,成立了历史上有名的西南联大。杨振宁也和父亲一起辗转,但是他的学业一直没有落下。1938年,杨振宁参加了抗战开始之后的第一届高考,顺利地考入了西南联大物理系。

此后的几年,杨振宁一直在校刻苦攻读,从学生到研究生,一步一个脚印走得很扎实。1944年8月,杨振宁成为了当时中国唯一一位物理学专业的公费赴美留学生。但按照教育部的规定,他还要有一年的留待期。这一年,他只能是一边继续进修,一边在联大附中代课。在此期间,他认识了一个叫做杜致礼的女生。此时的杜致礼还是位小女生,两人之间也是普通的师生关系。

杨振宁回国,称杜聿明为“杜先生”,周总理则说:应该叫岳父大人

1945年,杨振宁如愿以偿地进入美国芝加哥大学学习,继续锻造自己的学术水平。3年之后,他就已经拿到了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又过1年,他进入了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这一年,杨振宁身边发生了两件大事:一件是他遇到了一生的挚友和伙伴李政道,一件是他遇到了自己生命中的另一半。在圣诞节的一天,杨振宁在一个餐厅巧遇了自己曾经的学生杜致礼,两人擦出了爱的火花。

对于二人的关系,杜致礼是十分冷静的。她告诉杨振宁,自己的父亲是国民党高级将领杜聿明。本来杜聿明是要来美国治病的,可是由于内战吃紧,他被蒋介石强行留在了国内。淮海战役失败后,杜聿明成了战俘,后来又成了战犯,此时正在中国国内服刑。而自己的母亲曹秀清则是带着弟弟妹妹在台湾生活,境遇如同软禁。自己来自于这样一个支离破碎的家庭,日后恐怕很难有正常的生活。而杨振宁不在乎这些,他认定杜致礼就是自己生命中的另一半。于是在交往一年后,二人举行了婚礼。

杨振宁回国,称杜聿明为“杜先生”,周总理则说:应该叫岳父大人

婚后的二人,生活果然陷入了一种内外的矛盾中。在事业上,杨振宁可谓一帆风顺。他和李政道一起建立了新的物理体系,获得了世界科学界的认同。1957年,两人共同提出了“宇称不守恒理论”,并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在自己的个人生活中,杨振宁和杜致礼也非常幸福,感情和谐,还有了自己的下一代。但是在外部的家庭环境中,杨振宁却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一方面的压力是来自父亲杨武之。杨武之当初之所以让儿子选择学习物理,并送他去美国深造,就是想让儿子学成之后能为国所用。可是杨振宁和杜致礼结合之后,不得不考虑台湾方面的意愿,所以在回国的态度上一直模棱两可。1964年,杨振宁为了保全妻子的弟弟妹妹,选择加入了美国国籍。此举深深的伤害了父亲杨武之,从此家书几乎断绝,父子二人感情降到冰点。

杨振宁回国,称杜聿明为“杜先生”,周总理则说:应该叫岳父大人

另一方面的压力则是来自杜致礼一方。杜聿明由于在中国大陆改造态度良好,惹怒了蒋介石,直接停掉了曹秀清一家的生活资助。杜聿明的长子因为缺少学费,竟然自杀了。就算这样,蒋介石对曹秀清一家的监管仍然很严。杨振宁获得诺贝尔奖之后,曹秀清借着“说服女婿为党国效力”的理由逃离了台湾,来美国和女儿团聚。1963年,曹秀清又从日内瓦转机莫斯科,之后取道回国,和已经被特赦的丈夫团聚。但是她的其他子女,仍被留在台湾。这种情况,逼得杨振宁夫妇在日常的言行上都要万分小心。

时间来到1971年。这一年,中国大陆和台湾的关系有了缓和的趋势,而中美两国的对立态度也有所改善。很多在美国工作的海外侨胞看准了机会,都想回国效力。杨振宁也不例外,他写信给自己的父亲杨武之,询问“回国探亲”的相关事宜。杨武之对儿子的这个态度非常赞许,直接把消息上报国务院。由于杨振宁是名满天下的物理学家,对于他的回归,党中央相当欢迎,甚至连周总理都亲自安排此事,并表示自己和毛主席都要亲自接见。

杨振宁回国,称杜聿明为“杜先生”,周总理则说:应该叫岳父大人

收到了父亲的反馈,杨振宁立刻和妻子杜致礼启程去巴黎办理签证,准备从这里辗转回国。在周总理的关怀下,这次的签证办得非常顺利,速度快得超乎想象。杨振宁拿着签证激动无比,时隔26年之后,他终于要再次踏上祖国的土地了。

1971年7月28日,周总理宴请了杨振宁一家。在这次的宴会上,杨振宁第一次见到了杜聿明。

一家团聚,杨振宁心中激动,他也想发自肺腑的叫杜聿明一声“爸爸”。但是蒋介石的六亲不认,已经深深的伤害了他,甚至影响到了他对党中央态度的理解。即使回国已经有了一段时间,他也和不少人接触过,了解了党中央的政策。但是,对政治的恐惧还是让他心有余悸。他不知道,自己这一声“爸爸”叫出去,会给自己、给妻子和那个刚刚见面的岳父带来什么样的后果。于是在经过一番心理挣扎之后,他选择称杜聿明为“杜先生”,既合乎礼仪,也能保持一定距离。

杨振宁回国,称杜聿明为“杜先生”,周总理则说:应该叫岳父大人

听了女婿这一句“杜先生”之后,杜聿明的脸色瞬间就变了。眼看一场欢乐的宴会就要泡汤,周总理才赶紧打圆场,纠正了杨振宁的错误。而周总理的一句话,也让杨振宁放下了心里的包袱,恭恭敬敬地喊了一声“爸爸”。杜聿明这次喜笑颜开,与女婿和亲家把酒言欢。

此后不久,杨振宁又回到了美国。此后,他除了自己的学术研究之外,还致力于中美关系的改善,致力于为祖国培养人才。纵观他的教学生涯,共为祖国培养了10位院士级人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迈入新时代,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2015年4月1日,杨振宁也主动放弃美国国籍,重新成为了中国公民。2017年2月,杨振宁成为中科院院士,持续的为中国的物理学发展做着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