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还原历史真相,揭示历史事件的真实面貌,了解到更多真实的历史信息,追寻历史岁月、促进心灵的沉淀与魄力!
—— 《 虎魄 • Huboe 》

1976年,周总理去世前对罗青长说:杨登瀛这样的人,我们不该忘记

In 1976, Before His Death, Premier Zhou Said To Luo Qingchang: People Like Yang Dengying, We Should Not Forget

2023-06-14 15:39

鲍确系在1927年即与党组织展开合作,在1931年以前在工作上曾和我联系,一个时期内对党贡献颇大。

1952年,刚刚从朝鲜回来的陈赓将军,在自己的家里写了一份证明材料,内容便包含上面的这句话。他要帮助的人,名叫鲍君甫,也叫杨登瀛,是一个同时和我党、日本人关系都很密切的中统特务。不过,在当时,此人已经被打入了监狱,准备接受死刑。那么陈赓将军的一番话能够救他吗?两人又有着怎样的过往呢?

1976年,周总理去世前对罗青长说:杨登瀛这样的人,我们不该忘记

鲍君甫是广东省香山县(今天的珠海)人,早年曾经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他十分聪明,也懂得如何与人交际,所以对日本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多有了解。他对日本的认识,比当时的很多政治家还要清晰很多,这就使得鲍君甫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日本通”。

1919年,鲍君甫回到上海,开始在一家日商洋行里任职。虽然此时他年仅19岁,但已经凭借娴熟的日语,以及对日本的理解,成为了商行里的“台柱子”。一有闲暇时间,他还会给一家日本的通讯社写东西,赚取一些稿费。这些行为,有效地提高了鲍君甫的社会知名度。

1976年,周总理去世前对罗青长说:杨登瀛这样的人,我们不该忘记

1924年,国民党政府在广州举行了代表大会,宣布改组完成,同时还宣布推行“联俄联共”等一系列政策。鲍君甫受到感染,也加入到了革命的洪流中。第二年,上海爆发了“五卅惨案”,鲍君甫投身其中,为工人们奔走。在这期间,鲍君甫结识了洋务工会负责人杨剑虹,两个人正好是同乡,遂生出亲近之感。经过一番交往后,两人成了密友。

杨剑虹也不瞒着鲍君甫,他很快表露了自己的帮会和国民党的双重身份。不久之后,杨剑虹去广东投靠了陈立夫,并且很快成为了他的亲信。而鲍君甫,也在杨剑虹的介绍下认识了陈立夫,以及一众国民党高层人物。

1976年,周总理去世前对罗青长说:杨登瀛这样的人,我们不该忘记

1928年,蒋介石在上海组建中统特务机关,杨剑虹担任了总干事。杨立刻通知鲍君甫,聘请他成为了自己的副手,专门为蒋介石打击异己而服务。但是,时间还没过半年,杨剑虹就因为涉嫌贪腐而被迫自杀了。

按照“连坐”原则,鲍君甫此时也该遭殃才对。但是,他却很意外地走了一步好运。蒋介石十分赏识他,所以不但没有因为杨剑虹的关系惩罚他,反而将他提升成为了中统驻上海的特派员,负责整个上海特务机关的运行。

1976年,周总理去世前对罗青长说:杨登瀛这样的人,我们不该忘记

鲍君甫的好运,还不止于此。当时的中统局大佬徐恩曾,对别人都不很信任,但唯独对鲍君甫,却敢于大胆放权,甚至于对于他带头查办的案子毫不过问。鲍君甫在上海中统一手遮天,搞得法租界也对他十分重视,甚至聘请他当了顾问和名誉探长。

表面上看,鲍君甫是一位大权独揽的国民党大特务,可实际上,他却有另一重身份:中国共产党的秘密特工。

鲍君甫与共产党的接触,开始于1926年。当时,有一个人突然敲响了他的家门,声称自己仰慕他的为人和学问,希望和他学习日语。此人彬彬有礼,态度既友好又不失风骨。鲍君甫和他一见如故,很快就成为了很好的朋友。而这个人,就是我党的秘密党员陈养山。

1976年,周总理去世前对罗青长说:杨登瀛这样的人,我们不该忘记

陈养山是浙江上虞人,也是在1925年“五卅运动”前后加入的党组织。他当过恽代英的助手,参与领导过上海闸北区印刷工人罢工。1926年,他开始从事统战工作,鲍君甫是他最早开始统战的对象之一。在交往一段时间后,陈养山觉得鲍君甫为人正直,可以信任,便将他介绍给了周恩来和陈赓。

鲍君甫在早年间接触过共产党,也接受共产主义思想,但是他并没有将这种思想当做一辈子的信仰。他不想放弃国民党方面的仕途,但是却又不想对不起中共方面的朋友,因此在认识陈赓之后,表示自己希望当一个外围的情报人员,但是不加入党组织。陈赓同意他的请求,而且为了能让鲍君甫方便工作,给他购买了一辆汽车,还给他派了一名同志担任助手兼保镖。平日里,陈赓也会提供给鲍君甫一些过期的情报,培养他在徐恩曾眼中的重要性。

1976年,周总理去世前对罗青长说:杨登瀛这样的人,我们不该忘记

在之后的几年里,鲍君甫一边当着国民党中统局的高官,一边给共产党提供情报,成了一个级别非常高的“双面间谍”。通过他的努力,作为情报组织的中央特科,先后除掉了白鑫、戴冰石、陈慰年、黄弟洪等百余位危害极为严重的叛徒,营救出了任弼时、关向应等数百名重要的领导干部和同志。可以说如果没有他,我党的情报工作将会是另一副面貌,历史可能会被改写。

然而到了1931年的4月,一件塌天大祸却突然而至。正在一个马戏团表演魔术的中央特科行动科负责人顾顺章突然被捕,并很快叛变了。他知道党组织的大量秘密,也知道鲍君甫的事情。一时间,中央特科面临着整体暴露的危险。

1976年,周总理去世前对罗青长说:杨登瀛这样的人,我们不该忘记

顾顺章叛变的情况,很快被我党情报人员钱壮飞得知,他很快通过李克农,将消息传了出去。很快,党内便展开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撤退,很多领导都退出了上海。陈赓撤退之前,找到鲍君甫,希望他也能躲一下。但是,鲍君甫却认为自己的关系深厚,应该没有大事。陈赓无奈,只能告诫鲍君甫,先做一下思想准备,万一顾顺章真的咬住他,要想好如何反击。对这些劝告,鲍君甫没有重视。

事情的发展,果然如陈赓所料,顾顺章还真的将鲍君甫给指认了出来。事到临头,鲍君甫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但是一切都已经来不及了。他很快就被抓了起来,关进了监狱。

1976年,周总理去世前对罗青长说:杨登瀛这样的人,我们不该忘记

被关起来的这段时间,对鲍君甫影响很大。他虽然仍然同情共产党,但是也已经被突如其来的危险吓怕了。他开始向中统高层表示,自己会“痛改前非”,只要能饶他一条活命。

巧的是,正在其处处求饶的时候,陈赓因为来上海治疗腿伤而被出卖,被蒋介石抓进了监狱。曾经在秘密战线上的战友,就这样在监狱中相遇了。不过此时,陈赓仍然信仰坚定,而鲍君甫已经和曾经判若两人了。在一声无奈的叹息之后,曾经的黄金搭档彻底分道扬镳。

1976年,周总理去世前对罗青长说:杨登瀛这样的人,我们不该忘记

鲍君甫的告饶,很快就收到了效果。他在青帮中的大哥张道藩,开始向陈立夫、徐恩曾求情。他说道:“鲍君甫就是个情报贩子,错误上升不到共产党情报员的程度。而且,他以前为中统立了那么多功,如果一朝犯错就一棍子打死,恐怕寒了别人的心。

至于陈立夫和徐恩曾,脑子里则想着另外一件事:鲍君甫是他们一手提拔上来的,如果最终将他是共产党情报员的事情坐实,首先面子上不好看,其次还会因此惹恼了蒋介石,对他们的发展也将会极为不利。尤其是徐恩曾,有钱壮飞的例子在前,此时特别害怕折腾。因此,陈、徐二人也都希望鲍君甫这里别再出事。最终,鲍君甫被“大事化小”,从监狱里释放了出来。

1976年,周总理去世前对罗青长说:杨登瀛这样的人,我们不该忘记

鲍君甫虽然被放了出来,但已经失去了一切职权,只能靠积蓄艰苦度日。后来,他去了南京生活,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困难。

党组织在得知了鲍君甫的情况后,委托国歌词作者田汉的妻子安娥,给他送去了一笔安家费用。安娥和鲍君甫也是老相识,曾经一起从事过情报工作。

不过,此时的鲍君甫,已经变得有些风声鹤唳了。他一看安娥来了,立刻二话不说将其推出了家门。他隔着门喊道:“你们以后不要再来了,会给我和我的家人带来麻烦的。

1976年,周总理去世前对罗青长说:杨登瀛这样的人,我们不该忘记

从此以后,鲍君甫彻底断掉了和党组织的一切联系。陈立夫看他如此乖巧,于是声称自己感念旧情,重新起用了鲍君甫。不过,鲍君甫已经不可能再回到过去的位置了。当时,国民党为了“改造”被捕的共产党,成立了一个“反省院”。鲍君甫在徐恩曾的安排下,成了反省院的副院长。这是一个既没有油水,也没有前途的职位,接触不到任何情报和机密。但即使如此,鲍君甫仍然要面对其他特务的频繁审查,日子过得一点尊严都没有。

1937年,抗战爆发,日军很快兵临南京城下。慌乱的蒋介石和中统局,决定立刻西迁重庆。本就可有可无的鲍君甫,直接被扔在了南京。此后的几年,鲍君甫凭借流利的日语,开始给日本人做事。不过,他并没有出卖自己的尊严,没有做伤天害理的事,也没有当汉奸。

1976年,周总理去世前对罗青长说:杨登瀛这样的人,我们不该忘记

1940年3月30日,汪伪政府正式粉墨登场。为了“改造”抗日志士,汪伪政府成立了“中央感化院”。而鲍君甫,又受聘成为了里面的一名“训导员”。不过,他对关进感化院的人从不打骂,也从不虐待,而是想方设法地保护他们。所以在抗战胜利后,也没有人想到要去清算他。

不过,随着汪伪政府的倒台,鲍君甫再次失去了工作。他没有别的办法,只能摆起了一个小烟摊,勉强度日。1949年,南京解放。鲍君甫由于已经和党组织隔断了十几年,便没有求助,而是继续自己平静的生活。可是没想到,他的做法给自己带来了麻烦。

1976年,周总理去世前对罗青长说:杨登瀛这样的人,我们不该忘记

1951年1月,南京市公安局发出通知,开始对当初的帮会、特务人员进行登记。鲍君甫感觉自己有过为共产党人工作的经历,便没有去主动登记。不久之后,就有人找到他,进行一对一谈话。鲍君甫顾虑重重,没有如实交代自己的过去。但是,他当过中统特务和汪伪官员的事情,后来还是被挖了出来。结果因为他没能第一时间说清楚自己的问题,直接被判处了死刑。

听到判决后,鲍君甫着急了,他赶紧说出自己曾经为中央特科工作的事情,并且要求陈赓将军给他作证。法院对他的话很重视,于是便写了信,专门向陈赓询问相关的事情。可是,当时陈赓正在朝鲜前线,所以直到将近一年后才收到了这封信。陈赓非常重视,很快就写了回信。其中除了确认了鲍君甫的历史功绩之外,也并没有帮他掩盖汪伪时期帮日本人做事的污点。消息传来,陈养山、安娥等鲍君甫的老同志,也纷纷写材料帮其证明。法院在综合考虑之后,取消了死刑判决,仅仅判处鲍君甫一年管制。

1976年,周总理去世前对罗青长说:杨登瀛这样的人,我们不该忘记

一年后,鲍君甫重获自由。但是,此时的他身体孱弱,没有劳动能力,生活陷入了困顿。1956年,南京军区将他送去了北京,和陈赓、陈养山、安娥等人见面。当年的同志再次聚首,自然有一段感慨。后来,几人了解到鲍君甫生活困难,便开始想办法帮助他。后来,陈赓指示南京市公安局,每个月给鲍君甫家发放一百元的生活补助。

虽然有了补助,但是鲍君甫子女多,生活依然捉襟见肘。一年冬天,南京城突然遭遇寒流,鲍君甫无奈,只能向当初被自己赶走的安娥寻求帮助。安娥倾囊相助,给鲍君甫送来了全新的棉衣。鲍君甫感动不已,对安娥感恩戴德。

1969年,鲍君甫的生命进入了倒计时。他在弥留之际,对自己的孩子们说道:“我不是特务,不是叛徒,也不是什么内奸,我到底算一个什么人,自己也说不清,但周总理是知道我的……

1976年,周总理去世前对罗青长说:杨登瀛这样的人,我们不该忘记

而1976年,周总理在病危之时,对中央调查部负责人罗青长说道:“杨登瀛(即鲍君甫)曾经在我们党最危难时期帮助过我们。对于他这样的人,我们千万不能忘记……

鲍君甫这样的人,在历史上有其特殊性。他们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英雄,但是却做了很多不次于英雄、甚至超过英雄的事情,有其特殊的历史贡献。虽然由于个人选择的问题,他们有自己的历史局限性,但是正如周总理所说,他们这样帮助过我们的人,我们不应该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