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还原历史真相,揭示历史事件的真实面貌,了解到更多真实的历史信息,追寻历史岁月、促进心灵的沉淀与魄力!
—— 《 虎魄 • Huboe 》

1931年,黄克诚因保护同志被判极刑,彭德怀赶到,大喊:刀下留人

In 1931, Huang Kecheng Was Sentenced To Death For Protecting His Comrades. Peng Dehuai Arrived And Shouted: Keep People Under The Knife

2023-06-14 15:36

我和彭德怀,从来都是言不及私,相待以诚,相争以理。我们的性格作风比较合得来,如此而已。

在自己的晚年,开国大将黄克诚将军,总是这样回忆自己和上司彭德怀的关系。这位以敢说话、敢顶撞上级而闻名的将军,确实曾经和彭德怀元帅发生过很激烈的争执。但是,两人又曾经不顾自身安危,各自为对方说话,甚至是救对方的性命。这种直率而纯真的关系,真是让人羡慕不已。

1931年,黄克诚因保护同志被判极刑,彭德怀赶到,大喊:刀下留人

黄克诚将军,出身于湖南省永兴县的一个农民家庭。在接触到马克思主义之后,他先后参加过学生运动和北伐战争,有过很丰富的地下工作经验。在1927年的“四一二政变”之后,他回到家乡组织起义,拉着队伍上了井冈山,从此成为了红军中的一位勇将。

1928年,黄克诚的部队被敌人打散。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他和同志李卜成在大山中等了很长时间。趁着敌人的一个疏漏,二人逃了出来,去上海寻找党组织。在敌人的白色恐怖之下,二人过得险象环生,曾经多次面临暴露的危险。后来,二人回归组织。黄克诚先是干了一段时间的地下工作,之后又回到红军,继续指挥战斗。

当时,黄克诚担任红3军团第5军第3纵队第2支队政委,顶头上司正是彭德怀。然而,两人的碰撞也在这一刻开始。

1931年,黄克诚因保护同志被判极刑,彭德怀赶到,大喊:刀下留人

1930年6月,由于李立三掌握了党的指挥权,红军一下子掀起了一种过度自信的浪潮。当时,武汉被认为位置重要,而敌人的力量相对薄弱,于是上级便命令彭德怀,出兵攻击。

当时,红军的指战员对于这次军事冒险行为,普遍持支持态度,就连彭德怀也是如此。但是,黄克诚却保持了难得的冷静。他在作战会议上,公开反对这一计划。这一与大多数人“唱反调”的行为,立刻就招来了不少敌视的态度,彭德怀也是大发雷霆,让黄克诚“少说话”。但是,黄克诚据理力争,冷静地对比了敌我双方的实力,指出红军还不具备攻坚大城市的能力。

听了他的一番解说后,彭德怀的态度也有所松动,于是改变计划,去攻击敌人力量更弱的长沙。黄克诚虽然仍不同意,但是攻击城市是上级的命令,彭德怀也不得不执行。于是,一场军事冒险行动开始了。经过十天的攻击,红军没能打下长沙,反而险些遭到了敌人的反包围。事实证明,黄克诚是正确的。而彭德怀,不仅没有因为黄克诚反对自己而看轻他,反而更加重视他,维护他。两人的关系,在不知不觉中越走越近。而黄克诚将军,也和红三军团一起,经历了好几次惊心动魄的战斗,数次险些把命丢在了战场上。

1931年,黄克诚因保护同志被判极刑,彭德怀赶到,大喊:刀下留人

1930年7月,彭德怀命令黄克诚,在平江县城以南20华里的晋坑山,伏击国民党第四路军总指挥兼湖南省政府主席何键。此次战斗,虽然红军有着伏击的优势,但是敌人的力量较强,所以战斗刚一开始,就呈现出一种混战和胶着状态。到了黄昏,敌人的反击越来越猛烈,黄克诚部被割裂开来,与大部队失去联络。

稍晚些时候,黄克诚开始带着部队寻找友军。他本来就是高度近视,此时由于战斗,他的眼镜镜片上沾满了灰尘,一片模糊。影影绰绰之间,黄克诚突然发现,身边来了一支队伍。但是由于视力的关系,他无法分辨敌友。随着双方越靠越近,黄克诚猛然发现,这支队伍的装备十分整齐,而且似乎每个人都在举枪瞄准。他立刻意识到,这群人是敌人。为了自己战友的安全,黄克诚冲了过去,大声喊道:“别开枪”!

1931年,黄克诚因保护同志被判极刑,彭德怀赶到,大喊:刀下留人

然而,在他跑过去的同时,对方的枪已经响了。黄克诚一个卧倒,可没想到底下居然是个陡峭的山坡。就这样,他顺着山坡滚了下去,刚好躲过了敌人的子弹。

半晌,他在山坡底下爬了起来。十分幸运地是,他没有中弹,也没有受伤。但是,他的公文包和眼镜没有了,他只能循着喊杀声,慢慢地摸索到了公路上。

此时,红军已经取得了胜利,正在乘胜追击,正好有一支部队经过了黄克诚的身边。他隐隐约约看到了队伍中有人佩戴红袖标,于是便跟了上去,最终找到了自己的部队。战友们看到他之后,不禁大吃一惊。原来,有人看到他在敌人射击的同时倒下,还以为他牺牲了呢,并且已经将消息上报。如今看他又回来了,自然是又惊又喜。从此,黄克诚的身上又多了一个传奇故事。

1931年,黄克诚因保护同志被判极刑,彭德怀赶到,大喊:刀下留人

时间很快到了1931年的盛夏,敌人对中央苏区发动了第三次“围剿”。红军战士奋起抵抗,与敌人展开了反复的拉锯战。然而此时,红军内部,却掀起了一场打击“AB团”的风潮。

所谓的“AB团”,曾经是国民党用来打击革命团体的一个政治组织。后来,红军内部整肃成分的活动,突然被人为加剧,很多革命军民也被诬陷为了“AB团”,受到了惨烈地打击。很多优秀的战士,因此而遭到了冤杀。

前方战斗正酣之际,这股风潮也影响到了红三军团。当时,已经升任第三师政委的黄克诚正在指挥战斗,就接到命令,要求他立刻回到军团政治部,接受新的任务。黄克诚以为是战斗任务,于是便马不停蹄地赶了回去。然而等他气喘吁吁地来到政治部之后,看到了却是一些冷漠的面孔。经过介绍,黄克诚才知道,这些人是军团政治部肃反委员会的。

1931年,黄克诚因保护同志被判极刑,彭德怀赶到,大喊:刀下留人

这些委员拿着一张纸,态度严肃地对黄克诚说:“这份名单上的人,都是被供出来的‘AB团’分子。请你立刻将他们抓捕归案,押送委员会接受审查。

黄克诚接过名单一看,发现上面所罗列的,大多是部队中久经战阵、作战英勇的基层指挥员。甚至其中的两个连指导员,还是他一手带出来的。他对这些人心知肚明,知道他们对革命的坚贞。这样的人,怎么可能是“AB团”?而且,他也明白被指责为“AB团”是什么后果,含冤而死的可能性非常大。他不能眼看着自己的同志,被推进这个火坑。

黄克诚扶了一下眼睛,冷静地说:“我可以担保,这份名单上,没有一个会是‘AB团’分子,希望委员会能够再调查一下,不要冤枉了好人。

1931年,黄克诚因保护同志被判极刑,彭德怀赶到,大喊:刀下留人

住口!”一位年轻的干部突然拍案而起,指着黄克诚的鼻子说道:“你是入党多年的老党员,又是师政治委员,应该懂得,对于党组织的决定,要不折不扣地执行。如果不执行,你就是包庇,罪过和他们一样!

黄克诚知道多说无益,便转身离开了政治部,重新上了战场。接下来的几天,他没有将一个人送到委员会审查。他已经下定决心,一定要保护好这些革命同志。

然而接下来的几天,委员会的催促越来越急。黄克诚怕事情有变,便秘密地通知了那些名单上的同志,让他们上山躲避,希望能撑到风头过去。于是,这些军事干部便过起了一段非常“忙碌”的日子:在战斗开始时,他们便下山来,回部队指挥;战斗一结束,他们就马上回到山里躲起来。每天来来回回的,非常辛苦。

1931年,黄克诚因保护同志被判极刑,彭德怀赶到,大喊:刀下留人

然而,委员会很快就察觉到了黄克诚等人的动作,于是决定绕开他,直接对那些军事干部下手。黄克诚最看重的两名连指导员,很快就被抓捕杀害了。黄克诚得知后,异常悲愤,立刻就找到了军团政治部,怒斥委员会干部,做了“让亲者痛仇者快的蠢事!

那些委员会干部,本就对黄克诚此前的“不配合”十分不满,如今看他敢反驳自己,立刻火冒三丈,下令将他抓了起来。很快,这些委员会的干部,就给黄克诚安上了“同情和包庇AB团分子”的罪名,准备将其处决。

正当这个危急的时刻,军团长彭德怀到了。他早就听说,黄克诚对于抓“AB团”有意见,知道他可能会吃亏,所以已经在关注形势了。他赶到之后,对委员会的干部软硬兼施,让他们务必“刀下留人”。

1931年,黄克诚因保护同志被判极刑,彭德怀赶到,大喊:刀下留人

彭老总的威望和地位摆在那里,委员会的干部也不敢忽视他的命令。于是,在做了一番调查后,黄克诚被释放。虽然他因为“包庇罪”被撤销了师政治委员的职务,但好歹留下了一条命。

然而,黄克诚并不知道,自己的命原来是彭德怀救下来的。在当时,他已经被关了起来,根本不知道外面的事。而委员会释放他的时候,也没有提彭老总。所以从被捕到释放,黄克诚始终有些糊涂。不过,他对这些倒是没有怎么在意,毕竟能够重上战场,对他来讲就是一件好事。

在接下来的岁月中,黄克诚将军仍然在一线奋战,也依然因为自己敢说敢做,顶撞了不少人。其中,既有新四军的领导陈毅,也有开国领袖毛主席。他从来不在乎别人的看法,只知道心中有话,就要说出来。他总是说:“不让我说真话,就是死也不干。

1931年,黄克诚因保护同志被判极刑,彭德怀赶到,大喊:刀下留人

时间很快来到了1959年,在庐山会议上,一向刚直不阿的彭老总怒指经济数据造假。他的言辞十分激烈,结果得罪了不少人。这些人在毛主席面前搬弄是非,最终导致这位功勋卓著的老帅,遭到了不公平地对待。黄克诚认为这是不公平的,于是多次找中央领导谈话,并且在会议上公开表示支持彭老总。

黄克诚作为彭德怀培养出来的一代名将,早已是一部分人的眼中钉,此时一看他主动说话,立刻造谣,说他支持彭德怀,是为了报当年的“救命之恩”。这一下,反倒让不明就里的黄克诚有些诧异了。最后经过了解,他才知道,当年自己躲过一劫,原来是彭老总救了自己。

但是,此时黄克诚即使想要帮彭老总说话,也已经是不可能了。很快,他也遭到了打击,被撤销了军内党内的一切职务。从此后,他沉寂了将近20年,直到1977年才复出。

1931年,黄克诚因保护同志被判极刑,彭德怀赶到,大喊:刀下留人

复出之后,黄克诚主持纪检工作,也参与了《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的审议工作。在面对一些争议人物的编写时,他的态度是让编辑同志作“司马迁”,一切以事实为依据,秉笔直书,既不能规避其错误,也不能忽略其功绩。功是功过是过,两方面都要写,都要明确,这样才能符合历史事实。

1986年12月28日,黄克诚将军去世,其夫人唐棣华在挽联中写道:“即死无憾矣,仰不愧天,俯不怍人。”这些话,确实是对黄克诚将军的最好写照。

黄克诚将军和彭老总,就是这样一对性格相似、人生观相似的将帅。对于自己看不惯的事情,直言指摘,客观批评,从不夹带私人恩怨。这种实事求是的作风,确实值得人称道。但是,两人在面对新的形势时,又往往不重视工作方法,不会用一些委婉的方式达到目的。这不但让他们自己遭遇了打击,还没能推进自己想要达成的事业,十分遗憾。但不论如何,两人都是值得后世敬仰的革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