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还原历史真相,揭示历史事件的真实面貌,了解到更多真实的历史信息,追寻历史岁月、促进心灵的沉淀与魄力!
—— 《 虎魄 • Huboe 》

刘邦如何驾驭汉初三杰?一点是其优势所在,子孙刘备也有相同素质

How Did Liu Bang Control The Three Heroes Of The Early Han Dynasty? One Point Is Its Advantage, And The Descendants Liu Bei Also Have The Same Quality

2023-06-14 16:01

秦末农民起义、楚汉争霸,这是在汉朝建立前两个风起云涌的时代。回望这段历史,很多人会有个疑问,为什么汉初三杰都会追随草根刘邦呢?这个问题很多人研究了,答案也五花八门。但是我认为,答案其实很简单。

刘邦如何驾驭汉初三杰?一点是其优势所在,子孙刘备也有相同素质

一个人只要活着,就必然要会有自己的定位,自己的理想,在自己的理想没有实现的情况下,人是不会满足的。尤其像萧何、张良、韩信这样的杰出人物,他们的理想更加高远,更加难以实现。而对比秦朝末年的各路义军代表,刘邦是最能帮他们实现理想的人。

先说说萧何

萧何是汉初三杰中最早跟随刘邦的,也是唯一一个丰沛子弟。他曾经有过选择,是奉刘邦为主?还是让刘邦奉自己为主?而萧何是个比较务实的人,自己当首领他是有顾虑的。一个是手里没兵,自己出头没有基础;而一个是起义这件事收益大风险也大,投入太大的筹码很可能血本无归。在面临抉择时,萧何更希望藏在一个人身后,在博富贵的同时,给自己留条后路。

刘邦如何驾驭汉初三杰?一点是其优势所在,子孙刘备也有相同素质

这样的一个人,可以想象他能有多少野心。因为没有野心,所以也最容易满足,绝不会轻易跳槽。萧何是刘邦的老人儿,大家知根知底,不比别人还要重新适应。后来刘邦的地位越来越高,萧何已经和他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利益共同体。只要刘邦不做出极端对不起他的事,萧何就会继续死心塌地的拥戴刘邦。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稳赚不赔。

再说说张良

应该说,张良的身份比萧何要高很多。他是韩国的贵族,最初的人生抱负就是跟随主公韩王成,恢复韩国故土,自己可以跟着功成名就的当个重臣。如果韩王成一切顺利,即使和张良惺惺相惜,刘邦也注定得不到张良的帮助。但是,韩王成的才能却注定了这个人不可能成功。《史记·留候世家》所载:“以良为韩申徒,与韩王将千余人西略韩地,得数城,秦辄复取之,往来为游兵颍川。”手里有兵却被打成了游击队,可见韩王成和张良都不是什么将才。而秦末之时,天下高手林立,就这二位要是真豁出命去硬来,死得一定非常快。更何况后来韩王成还被项羽所杀,张良的第一个抱负彻底破灭。

刘邦如何驾驭汉初三杰?一点是其优势所在,子孙刘备也有相同素质

既然第一个梦想无法实现,那就追寻第二个吧。张良是个有才能的人,他的骨子里希望有一个懂他的人可以驱策他,去将自己的所学付诸实践,并成就一番功业。刘邦显然就是懂他的人。《史记·留候世家》中记载:“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为他人言,皆不省。良曰:‘沛公殆天授。’”可见,在张良的心中,已经将刘邦当做了知己。后来张良彻底成为刘邦手下之后,刘邦对他更是言听计从。这种信任,是张良在别人那里感受不到的。后来刘邦和张良的组合横扫六合,让这个天下谋臣的才华得到了最大的释放。士为知己者死,张良能够追随刘邦,也就不足为奇了。

最后说说韩信

韩信是个很诡异的存在。他身份高贵在张良、萧何之间,却又从小贫穷,甚至到了要饭的地步。此时的他,心中没有啥家国情怀,只要有口饱饭吃,能让自己的才能得到施展,他就满足了。至于天下是一统还是退回到春秋,他根本就不在乎。因此他就会算计,看谁是最有可能取得天下的。这就是他在一开始选择了项羽的原因。可是在项羽那里,他得到的待遇和机遇都不多。《史记·淮阴侯列传》中记载了韩信的一段话:“臣事项王,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言不听,画不用,故倍楚而归汉”。这句话充分说明,韩信在项羽那里,既无法得到高官厚禄,也无法施展才华,他离开项羽也就成为了必然。

刘邦如何驾驭汉初三杰?一点是其优势所在,子孙刘备也有相同素质

而到了刘邦这里,韩信的待遇发生了180度逆转。刘邦不但听了萧何的建议,拜韩信为大将军,还听从了他的建议,以暗度“陈仓之计”走出了汉中;最后还直接让韩信独当一面,带着一只军队去扫荡群雄,自己丝毫不加掣肘。为大将者,能够得到全权用兵的自由,那简直是天大的恩典。

其实,刘邦起于草莽,如何拿捏和自己经历相似的韩信,他的经验其实很丰富。不需要对萧何一样的绝对信任,也不需要对张良一样的推心置腹,只要一点小伎俩就可以让韩信服服帖帖。韩信这样的人,早年间在民间受苦,江湖气息很重,讲究知恩图报。对这样的人,一点小恩小惠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史记.淮阴侯列传》中记载,在辩士蒯通劝说韩信自立的时候,韩信说:“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我倍之不详”。可见,刘邦平时没少给韩信弄件衣服请顿饭之类的,这种成本很低的小动作让韩信很受用。

刘邦如何驾驭汉初三杰?一点是其优势所在,子孙刘备也有相同素质

打败齐国的田荣和楚军的龙且之后,他已经有力量左右楚汉相争的结果,甚至如果他愿意,夺取天下也不是梦想。这种情况下,他的“价钱”也提高了,开始伸手和刘邦要地要名号,希望可以被封为“假齐王”。刘邦为了笼络韩信,听从了张良和陈平的建议,韩信要什么给什么,甚至更高,直接封他为齐王,连那个不好听的“假”字都给去了。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让韩信喜出望外,带着重兵参与垓下之战,逼着楚霸王自刎乌江。

既然跟着刘邦感觉舒服,那就一直跟着吧。虽然刘邦曾上演过半夜夺军的戏码,韩信也曾经闹过脾气,但是韩信从来没有想过要背叛刘邦。可见在韩信的这桩生意上,刘邦实现了利益最大化。

总结

人的能力,往往和他的出身没有什么关系,尤其是一个团队的领导,他所需要的最大才能,应该是知道如何团结自己的队伍,并让每个人发挥出自己最大的能量。刘邦长期混迹市井,对买卖生意之道谙熟于胸,自然也就了解了人心,知道如何和别人打交道。只有这样的人,才能以一个领导者的姿态站上历史的巅峰。如此看来,卑微的出身反倒成了刘邦的优势。这一点上,他的后代子孙刘备也具有相同的素质,在汉末三国的时代,凭借在社会底层锻炼出的坚韧和乖巧,创造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反观勇冠天下的项羽,由于长期处在贵族的生活氛围之中,只知道以自己为尊,从来不会考虑别人的感受。所以纵然他能力再强,也注定无法取得天下。

刘邦如何驾驭汉初三杰?一点是其优势所在,子孙刘备也有相同素质

参考资料:《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