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共和国第一次授衔,共有10名劳苦功高的共和国功臣被授予了元帅军衔。十大元帅实至名归,但是也有很多同样劳苦功高的领导人因为参加了地方工作,而没有得到军衔。授衔当天因病没有到场的林彪,事后就说过,有些老同志也有当元帅的资格。除了公认的周恩来、邓小平、刘少奇等人之外,其实还有一个并不著名的人物也是这些“老同志”之一,此人就是共和国铁路事业的奠基人——滕代远。
滕代远也是人民军队的创始人之一。爆发于1928年7月22日的平江起义,滕代远就是主要领导人之一。当时站在他身边的,是后来的共和国元帅彭德怀!在井冈山时期,滕代远是红军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在红一方面军时期,滕代远的职务是副总政委,林彪、罗荣桓、陈毅三位开国元帅,都是他的下属。而滕代远的上级,就是担任总政委的毛主席!有这样的资历,最次也应该是上将。可是,滕代远却一直没有军衔,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滕代远其人
滕代远是开国将领中,少有的苗族人。他与1904年出生于湖南麻阳县岩门镇玳瑁坡村,曾就读于湖南省立常德第二师范学校念书。后来的开国第一大将粟裕,也是这所学校毕业的。如果按照入学资格来论,滕代远还是粟裕的学长。两个人都是在这里受到了新思想的熏陶,进而走上革命道路的。
1925年,滕代远入党,并在地方上担任常委、书记等职。再后来毛主席到湖南考察农民运动,滕代远和柳直荀就曾经陪同视察了湖南6个市县。毛主席那部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其中也有滕代远的功劳。二人在这一时期就建立了很深厚的友谊。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的一声枪响,拉开了国内武装斗争的序幕。时隔将近一年,滕代远到达平江开展工作,与国民党独立第5师第1团团长彭德怀、第3团3营营长黄公略共同谋划,进行了平江起义。平江起义创建了著名的红5军,当时的军长是彭德怀,而党代表就是滕代远。不管是政工工作还是军事工作,滕代远的作用都不可小觑。彭德怀在1956年9月回忆往事时曾写道:“代远同志对平江起义帮助不小,是平江起义领导者之一,特别是军队中建立政治工作,建立党、建立工农兵苏维埃政权,都起了积极作用。”这一战,也将滕代远进入了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的行列。
1928年12月10日,红5军主力700多人,在彭德怀、滕代远率领下到达井冈山,同毛泽东、朱德领导的红4军会师。鉴于当时的形式,红5军的上山部队,被暂时编为红4军第30团,滕代远在次红30团党代表,同时还兼任红4军副党代表。这样一来,滕代远也就成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之一,和毛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并列!
在国民党发动第一次“围剿”之前,其实还曾调动井冈山附近的地方军阀,对根据地进行过所谓的“会剿”。在1929年,立足未稳的红军就遭遇了一次会剿。当时,由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率领的红四军转战外线,而彭德怀、滕代远带领的红30团则留下守山。因为敌众我寡,红30团最终失利,只能转移。此时,滕代远在一次战斗中负伤,被迫在群众家里休养。直到这一年的四月,井冈山根据地恢复之后,滕代远伤愈复出,并且出任了合编的红五军党代表,并且参与了开辟湘鄂赣苏区。
后来,红5军与红8军合编成为了红三军团,彭德怀、滕代远再次分别出任总指挥和政委。此时,彭德怀对部队的“虚假膨胀”表示过不满,认为部队人少,不应搞“空架子”,而是优先考虑与其他部队合作作战。他经常主张红三军团与朱毛指挥的红一军团联合作战,尽可能地大量消灭敌人,扩大根据地。滕代远此时也是彭德怀的坚定支持者。
1930年8月下旬,红三军团与红一军团在湖南浏阳永和镇会师。此时,彭德怀、滕代远主动提出正式成立红一方面军,统一指挥两个军团。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立刻接受了这个建议。于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不久之后正式成立,朱德任总司令,毛泽东任总政治委员。而彭德怀和滕代远则继续担任红三军团总指挥和政委。虽然二人从来没在第一方面军指挥部任职,但仍然可以算是方面军的主要领导人。
这一时期,彭德怀和滕代远的军政组合,可谓珠联璧合。后来人民军队中能够相比拟的,恐怕也只有刘伯承和邓小平的组合了。1934年,滕代远奉命去苏联学习,这一去就是三年。抗日战争爆发之后,彭德怀出任八路军副总指挥,而滕代远则回到延安,出任军委参谋长。1942年5月,八路军参谋长左权牺牲,滕代远又来到了老搭档彭德怀身边,出任参谋长。在那段特别困难的时期,这对黄金搭档携手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
滕代远的军职巅峰时期,是在1943年。这一年9月,彭德怀、刘伯承回延安参加整风运动,八路军的前方工作,全部由滕代远和北方局代理书记为邓小平主持。而那些著名的名将,如粟裕、黄克诚、陈赓、罗瑞卿、徐海东、王树声、许光达等人,都在这二人的领导之下。而此时,正是抗日战争的大转折时期,日军的扫荡锋芒有所收敛,这不能不说和滕代远的努力有着非常大的关系。
解放战争期间,滕代远没有继续和彭德怀搭档,而是曾出任了华北军区第二副司令员。华北军区是一个面积广大、资源雄厚的军区,司令员是聂荣臻、第一副司令员是徐向前。可见此时的滕代远,在军队中的位置依然很高。
与铁路结下不解之缘
1948年10月,辽沈战役进入尾声,国民党的失败已成定局。此时,国家领导人已经把眼光从战场上挪到了建设上。作为全国物资运输的大动脉,铁路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为此,党中央考虑组建中央军委铁道部,而滕代远则出任铁道部部长。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打仗和修铁路,完全是两个概念。而滕代远在此之前,也从来没有接触过相关工作。但是他并没有畏惧困难,而是迎难而上,很快就带着工作人员去接管铁路了。为了让党中央放心,他还写下了六个大字:办好人民铁道!
滕代远说过一句名言:“解放军打到哪里,铁路就修到哪里!”在那段日子里,中国大地上本就不成规模的铁路网,还在敌特的破坏下更加的支离破碎。抓紧修复旧线路,就成了滕代远面临的新挑战。面对挑战,他给出的答卷的相当出色,仅仅铁道部成立当年,滕代远就率领全国铁路职工和铁道兵团的人员们,修复了被国民党破坏的8000余公里的铁路干线!这一壮举,有效地保证了解放军渡江战役和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
新中国成立后,滕代远的工作除了普通的铁路建设之外,还有一个很大的内容,就是各种铁路桥梁的建设。著名的武汉长江大桥,就是在他的主持下修建的。当时,滕代远递交了详细的报告,并有周总理亲自批示,将修建武汉长江大桥定为我国“一五”计划的重点工程。后来在中苏建筑专家和中国建筑工人的共同努力下,武汉长江大桥“一桥飞架南北”,使得“天堑变通途”,成了了中国的新地标。
由于工作关系,滕代远多年没有回家。他离开家乡的时候,儿子还仅仅是妻子肚子里的一块肉。整个武装斗争期间,他的儿子腾久翔一直在家务农,和一般群众没有区别。在滕代远当上铁道部长之后,腾久翔找到了父亲,希望能在北京找个工作,结果被滕代远断然拒绝。他晓以大义,终于做通了儿子的工作。在北京住了一个半月后,腾久翔回到家乡,积极地搞好当地的农会工作,成了一名受人爱戴的村干部。
滕代远在铁道部一干就是十六年。1955年全军大授军衔,已经离开军队很长时间的他,只能被放在中央军委总干部部提名为“只评定军衔不授予的”名单中,与李先念、谭震林等人并列。很多人觉得他太可惜了,可滕代远自己,对评衔的问题却看得很淡,总是轻轻一笑说:“没有评定军衔的人多了,毛主席、周总理他们,不都没有军衔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