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还原历史真相,揭示历史事件的真实面貌,了解到更多真实的历史信息,追寻历史岁月、促进心灵的沉淀与魄力!
—— 《 虎魄 • Huboe 》

从土豆、炒面到油条、饺子:三个原因让志愿军军粮越来越好

From Potatoes And Fried Noodles To Deep-fried Dough Sticks And Dumplings: Three Reasons Why Volunteer Army Rations Are Getting Better And Better

2023-06-14 15:53

所谓“民以食为天”,吃饭历来都是天下的头等大事。作为军队来讲,对吃的要求甚至要更高。不管是行军打仗还是日常训练,军人通常都会有比老百姓更高的体力输出,吃不好可是很大的问题。在抗美援朝时期,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军粮供应也是从弱到强,一步一步在改善的。一开始是冻土豆、炒面,到了后来,战士们甚至可以在前线吃到豆浆、油条和饺子。这中间经历了多少波折,后人很难想象。

从土豆、炒面到油条、饺子:三个原因让志愿军军粮越来越好

国内战争和抗美援朝,强烈的对比

1949年到1950年,中国的解放战争仍然进行得十分激烈。虽然解放军在武器上仍然吃亏,但是在后勤保障上,却已经是全面碾压对手了。淮海战役中,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享受着整个山东省老百姓的供应,每餐必有肉,大包子更是一咬一流油。那时解放军的军粮,真算得上是豪华了。

其实,何止是解放战争,在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的供应就已经超过国民党部队了,甚至超过了日军。随着边区和根据地的大生产运动,八路军、新四军不但粮食可以自给自足,甚至在禽蛋肉的供应上,也已经比较富足了。按照当时的规定,每周3个战士甚至可以吃到一只鸡。遭遇封锁最严重的根据地,竟然成了一块一块世外桃源。

从土豆、炒面到油条、饺子:三个原因让志愿军军粮越来越好

但是在志愿军抗美援朝之后,这种情况却出现了变化。由于缺少空军的掩护,志愿军根本不敢生火做饭,只能吃生冷的食物。再加上敌人的轰炸造成补给线路时断时续,就算是生冷的食物,也很难保障足额供应。每人每天,甚至只能用一个二三两重的土豆或者地瓜充饥。而这些含水分比较大的食物,在遭遇了朝鲜严重的寒流之后,都被冻成了冰块,根本咬不动。吃之前,必须先用战士们的体温来解冻。这让本就御寒装备不足的志愿军更加雪上加霜。那时的志愿军,迫切需要一种食用方便、耐冻、热量又高的军粮。

在这个过程中,著名的“炒面”应运而生了。这当然不是北方那种加入核桃、花生、芝麻、糖的味道香甜的油炒面,而是一种用70%小麦,30%大豆、高粱或玉米等原料,磨碎后炒熟,再加入总重量0.5%的食盐而制成的一种混合型食物。炒面几乎达到了志愿军首长的一切要求:便携、耐冻、扛饿,而且食用方便。所以一经推出,立刻成为志愿军的主要口粮。

从土豆、炒面到油条、饺子:三个原因让志愿军军粮越来越好

虽然炒面有不少优点,但是缺点却也非常明显。首先是缺乏营养!因为炒面里不含有任何维生素,长期食用,战士们会得败血症、夜盲症等营养缺乏类疾病,十分影响战斗力;再一个,就是炒面的口感实在是太差了,直接吃难以下咽,必须用雪、水往下送。美军统帅麦克阿瑟曾经在尝试了炒面之后感慨说:“我要是给我的士兵吃这个,他们一定会把枪口对准我!”

然而就是这样的炒面,新中国支持起来都相当困难。已经被战乱折磨了上百年的古老中国,此时百废待兴,老百姓连温饱都没有解决,就要勒紧裤腰带,支撑几十万大军的消耗。当时志愿军需要炒面1482万斤,作为“粮仓”的东北地区无法完全自己解决,只能让全国百姓代为加工。一时间各地上上下下都在做炒面,连周总理都亲自动手翻锅。那种景象,现在已经很难想象了。

从土豆、炒面到油条、饺子:三个原因让志愿军军粮越来越好

但是在美军飞机的狂轰滥炸之下,就是这样的炒面,都很难送到志愿军战士的手中。首批部队入朝时,总共有运输车辆1300辆。仅仅过了一个月,就被敌人炸掉了1000辆!火车方面,损失甚至更加惨重,运输主干线鸭绿江大桥被多次炸毁,火车车皮也大部分损失在路上。国内志愿的肉、菜和粮食,由于没有载具运输,只能在仓库烂掉。

一线战士们的伙食标准,也是一降再降。从开始的一天一斤粮食,逐渐减为4两(当时还是16两一斤,也就是说志愿军的粮食供给,仅为标准的四分之一)。为了补充维生素,战士们还要挖野菜充饥。结果由于辨识不清楚,不少战士都中了毒,经常性的流鼻血。

这一时期,打败敌人、缴获他们的军粮,成了前线战士们最快乐的一件事。敌人那里有面包,有饼干,有罐头,往往一次战斗就能缴获一些。这时候,志愿军战士们就可以“打打牙祭”了。他们边打边吃,用敌人的物资养活了自己。

从土豆、炒面到油条、饺子:三个原因让志愿军军粮越来越好

从建国初期享受着举国供应,到入朝之后以土豆、炒面充饥,志愿军的口粮落差实在是太大了。但是,却没有人因此而抱怨,反而是以更大的拼劲儿,投入到每一次战斗之中。前五次战役,志愿军战士们在武器全面落后、没有空军支持的情况下,靠着自身的顽强,在战场上占尽上风。美军的将领后来只能承认,中国陆军是世界“轻步兵之王”。

苦尽甘来

国家的领导们,其实没有一刻忘记过志愿军的战士们。第一二次战役时,当时国家给后勤部门的指导精神是“先解决吃饱,再解决吃好。”第五次战役前后,指导精神已经悄然变成了“一天一个鸡蛋。”可见供应的情况,已经逐渐有了改善。

国内生产力的提高,是后勤改善的第一个原因。从1951年下半年的时候,国内的一些食品加工厂,已经生产出了一些营养更加全面的压缩干粮。这种干粮还是以炒面的基本原料:面粉和豆粉为主料,但是在其中加入了花生粉、蛋黄粉、胡萝卜粉、枣粉以及一部分调味剂。这种干粮的口感和营养都比炒面强太多了,所以一经推出,便取代了炒面,成为了志愿军的主食。

从土豆、炒面到油条、饺子:三个原因让志愿军军粮越来越好

后勤情况改善的另一个直接原因,就是防空和空军部队已经做好准备,开始参战了。其实,从最早苏联空军表示“没准备好”之后,刚刚组建的中国空军已经有所动作。在1951年1月21日,志愿军空军就与美国空军进行了首次交战。1951年10月,中国空军首次击落美军飞机!此后他们越打越好,逐渐开辟出了一条“米格走廊”。三九线以北,已经不容美军飞机猖狂了。这样一来,后勤保障的难度大大降低,战士们的生活也慢慢好了起来。

从土豆、炒面到油条、饺子:三个原因让志愿军军粮越来越好

名将陈赓的朝鲜之行,是后勤情况改善的第三个原因。陈赓曾经3次入朝,虽然没直接指挥过作战,但是对于防御体系的建立,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通过在前线视察,发现战士们为了躲避敌人的炮弹和战斗,挖掘了一种叫“猫耳洞”的防空洞,其中既能藏人,也能储备弹药。最重要的是,这是一个攻防一体的体系,敌人开炮就躲,步兵冲锋就起来反击,十分方便。陈赓在猫耳洞基础上进行了改良,结果就造出了举世闻名的坑道体系。

在1952年陈赓谈到坑道时曾说:“我们的坑道作业,要向既能藏、又能打的战术坑道方向发展。坑道必须与野战工事相结合,必须与防御兵力相适应,必须有作战与生活的设备。”在这个思想的指导下,志愿军的坑道不再是简单的“防空洞”,而是一个个生活设施齐备的地下城。其中不但厨房、餐厅、水池、厕所应有尽有,有的部队还设置了礼堂,过年过节时在坑道内就能开联欢会。

从土豆、炒面到油条、饺子:三个原因让志愿军军粮越来越好

至于坑道的防御力,更是没的说。按照志愿军的施工标准,坑道洞口必须有10米以上的厚度,坑道内部必须保持15米——17米的厚度。按照这样的标准,不但美军的炮弹、炸弹打不进来,就算真的扔原子弹,也未必能对坑道内的战士们造成多大硬伤害。

有了设计思想,剩下的就是施工了。志愿军战士在前线战斗的间隙,拿起铁镐、铁锨和锤子、凿子,在朝鲜的群山内凿出了一座地下长城!据统计,截止到朝鲜战争结束,志愿军挖掘坑道的总长度达到了1250公里,加上6240公里的堑壕和交通壕,总长度已经超过了万里长城!而挖出的土石方也达到了6000万立方米,如果一米一米地排列下去,足够绕地球一圈半!这是一项全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前无古人,后恐怕也无来者!

从土豆、炒面到油条、饺子:三个原因让志愿军军粮越来越好

有着这么一套完备的防御体系,志愿军战士得以将更多的物资储存在坑道内。在一些前沿的坑道中,甚至存放了可以使用八个月的粮食和弹药!志愿军的后勤问题,也得以彻底解决。

其他小妙招

当然,完全依靠后勤部门补给,不是中国军队的风格。志愿军战士们在前线发扬南泥湾精神,抓紧一切时间和空间搞起了种植。比如战功赫赫的39军,就在一线的山地中,见缝插针地种植了800多亩的蔬菜。仅1952年一年,除了被敌人炸毁的蔬菜之外,39军共收获各类蔬菜600吨!而作为二线部队的60军,则收获了3800吨蔬菜!这样一来战士们就可以吃到新鲜蔬菜,营养的补充更加全面了。

从土豆、炒面到油条、饺子:三个原因让志愿军军粮越来越好

除了叶菜之外,战士们还在坑道内种植了大豆等不需要阳光的农作物。一年下来,他们用收获的大豆发豆芽、打豆浆、磨豆腐,生活回到了入朝之前的水平。

除了种菜之外,对野菜的食用,在此时也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为了避免再出现中毒的状况,国家组织了一批植物学家,编写了一本“可食用野菜标本图”。战士们按图索骥挖掘野菜,在1952年食用了268万斤野菜,却再也没发生过中毒的事件。

经过了后勤部门和战斗部队的一番努力,在战争初期面临巨大后勤困难的志愿军,如今也过上了很不错的日子。炊事班每天给战士们炸油条,做豆浆。一到逢年过节,甚至能让整个部队的人都吃到饺子!美军旨在切断中国后勤补给线路的“绞杀战”确实厉害,但是此时也完全失去了作用。中国军人的智慧,即使不用在战斗上,也是让人惊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