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还原历史真相,揭示历史事件的真实面貌,了解到更多真实的历史信息,追寻历史岁月、促进心灵的沉淀与魄力!
—— 《 虎魄 • Huboe 》

1938年,宋时轮率冀东抗联撤向平西,毛主席反对:不要轻易向西撤

In 1938, Song Shilun Led The Jidong Anti-Japanese Alliance To Withdraw To Pingxi. Chairman Mao Objected: Do Not Easily Withdraw To The West

2023-06-14 15:43

非到万不得已之时,不要向西撤退。抗日联军的组织性不强,一旦撤退途中遭到日军阻击,部队很容易溃散,湘南起义的教训一定要吸取。为今之计,最好的办法,是将部队化整为零,进入雾灵山区进行游击战。

1938年,宋时轮率冀东抗联撤向平西,毛主席反对:不要轻易向西撤

毛主席

1938年,八路军第4纵队司令员宋时轮,拿着手上的一封电报,有些为难地看向了一旁的邓华将军。发这封电报的,是坐镇延安的毛主席,他在收到前几天的莲花院会议报告后,几乎是在第一时间就给宋时轮发来了电报,明确地表示反对第4纵队的下一步行动计划。其态度之坚决,十分罕见。

但是对这次的行动计划,宋时轮和邓华的感觉却和毛主席是相反的。他们觉得,这次行动是解决眼下八路军问题的最好办法。他们已经得到情报,日军已经出动了大量部队,向自己压了过来。此时将部队分散打游击,他们没有把握。最终他们还是决定,按照原计划进行。

1938年,宋时轮率冀东抗联撤向平西,毛主席反对:不要轻易向西撤

宋时轮

那么,八路军第4纵队到底在计划什么呢?他们没有按照毛主席的建议行动,最后又取得了什么样的结果呢?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同年8月22日,陕北红军被改编为了八路军,正式进入抗日战场。接下来,在平型关战役、忻口会战等战役中,八路军以极其劣势的装备,取得了辉煌的战果,既赢得了友军的尊重,也给日本侵略者敲响了警钟。

1938年,宋时轮率冀东抗联撤向平西,毛主席反对:不要轻易向西撤

平型关战役画作

八路军的战果,鼓舞了全国的抗战军民。于是,党中央决定趁热打铁,让抗日的力量渗透到敌人的后方。这一时刻,日军将主要精力都放在大城市和交通线附近,对于农村和一些县、镇并未形成有效的控制。于是在1937年8月到10月之间,一部分党政人员进入河北省、热河省的边区地界发展抗日武装,创建根据地。

1937年10月,我党以李运昌、胡锡奎为核心,成立了冀热边特别区委会,准备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当地一些有着朴素民族情怀的人,成为特委的争取对象。尤其是著名的抗日志士洪麟阁,更是与特委形成了友好合作的关系。经过一番准备,特委决定在冀东地区发动武装起义,响应全国的抗战形势。

1938年,宋时轮率冀东抗联撤向平西,毛主席反对:不要轻易向西撤

为了给起义创造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以宋时轮为司令员、邓华为政治委员的八路军第4纵队,从今天北京的西侧挺进冀东地区。第4纵队是一支组建时间不长的部队,由八路军120师的雁北支队,和晋察冀军区的1个支队组成,整体规模有五千多人。

部队从6月8日开始行动,除了第12支队第36大队和骑兵大队之外,其他的部队约三千人,全部向冀东方向开了过来。第4纵队连战连捷,仅仅9天,就接连攻克了昌平、延庆、兴隆等县城。21日,部队来到蓟县以北的将军关、靠山集、下营地区。附近的日伪军实力不强,所以根本无力阻止八路军的行动。一时间,起义的准备越来越充分。

1938年,宋时轮率冀东抗联撤向平西,毛主席反对:不要轻易向西撤

八路军

1938年7月初,冀东地区的二十多个县,以及开滦煤矿的数万煤矿工人,成功地举行了起义。起义的烽火首先从滦县港北村和丰润县岩口开始烧起,一路蔓延到遵化、蓟县等地区。最终,参与起义的人数,达到了二十多万。

起义成功后,有大约十万人回到了自己原来的工作岗位,还有3万多人,作为比较自由的抗日武装而存在。剩下的7万人,则组成了冀东抗日联军。冀东抗日联军下辖五十多个作战单位,由高志远任总司令,李运昌和洪麟阁任副总司令。

1938年,宋时轮率冀东抗联撤向平西,毛主席反对:不要轻易向西撤

李运昌

在当时,有“抗日联军”名号的武装力量并不少,但是冀东抗日联军,则是作为八路军的预备部队而存在的。8月份,宋时轮和邓华率领的八路军第4纵队,在铁厂镇和冀东抗联胜利会师。从此后,两军正式联兵一处。宋时轮随即宣布,成立冀察热宁军区。军区的司令员为宋时轮,政委是邓华将军,而高志远、李运昌和洪麟阁等人,则分别担任副司令员。

军区成立后,宋时轮将手中的部队清点了一下,发现总的兵力,已经达到了七万五千人之多,比八路军刚刚成立时的总兵力,多出了将近一倍!这样一支力量强大的军队,绝对可以在冀东大地上大有作为。于是,宋时轮召开会议,决定将冀东军区划分成5个军分区,高志远、李运昌、洪麟阁三位副司令各统领一个军区,4纵的其他高级干部再统领两个军区。大家互相靠拢,互相拱卫,形成一个进可攻 、退可守的战斗集体。

1938年,宋时轮率冀东抗联撤向平西,毛主席反对:不要轻易向西撤

八路军高级将领

完成一切基础工作后,宋时轮开始拓展生存空间。他率部攻下了平谷、蓟县、玉田、迁安、卢龙、乐亭等八座县城,占领了大片农村地区 ,又形成了不少新的抗日政权。而且,冀东抗联甚至一度切断了华北沟通东北的重要干线北宁铁路,造成了敌人的运输混乱。他们的行动,给驻扎当地的日伪军以巨大的打击。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冀东抗联的一些弊端也显现了出来。

首先,这毕竟是一支刚刚成立不久的部队,大部分战斗员都是刚刚拿起武器不久的新兵,没有多少战斗经验。他们训练不足,武器更是不足,真正的战斗力并不强。

1938年,宋时轮率冀东抗联撤向平西,毛主席反对:不要轻易向西撤

冀东抗联

其次,部队的很多指挥员并非共产党员,连、营一级单位中也没有政治部门,思想教育工作还有待加强。虽然部队从成立到现在,一直顺风顺水,但是一旦出现逆境,部队能否扛过来,将会是个很大的未知数。

最后,则是一个无法忽视的客观因素:此时已经到了10月份,秋收已过,八路军游击战赖以生存的青纱帐已经不复存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冀东抗联将要在平原地区,直接面对日伪军优势武器的冲击。

1938年,宋时轮率冀东抗联撤向平西,毛主席反对:不要轻易向西撤

青纱帐

对于这些困难,坐镇延安的毛主席心知肚明。他指示宋时轮,要尽快将部队拉到山区进行游击战。地点他已经选好了,就是燕山山脉的支系雾灵山。

雾灵山区位于北平、天津、唐山、承德四个城市之间,山系庞大,有足够的闪展腾挪的空间。但是,宋时轮和邓华,却对毛主席的这一决定,反应并不积极。他们觉得,雾灵山区人员稀少,无法保证部队的补给。他们选定的游击区,是青龙县境内的都山。

1938年,宋时轮率冀东抗联撤向平西,毛主席反对:不要轻易向西撤

雾灵山

以自然资源而论,都山确实比雾灵山要更适合游击战。但是,都山有个最为致命的缺点,就是太过靠近日军的核心控制区。前往都山的路上,部队必然会有遭受敌人截击的危险。

事实证明,前往都山确实算不上一步好棋。当地驻扎的日伪军数量太多,训练和武器都不完备的冀东抗联根本靠不上去。他们接连试了几次,结果都被敌人给打了回来。经过了连续的作战,4纵主力已经相当疲惫。而冀东抗联,也已经出现了不少的伤亡。再这样下去,部队将难以为继。

1938年,宋时轮率冀东抗联撤向平西,毛主席反对:不要轻易向西撤

都山

面对困难,宋时轮先是命令部队撤退,然后在迁安县莲花院村召开了干部会议,讨论部队的去留问题。到了此时,冀东抗联急需休整和训练,他们迫切需要一块能够给他们安宁的土地。但是,雾灵山的环境险恶,如果不是实在没办法,宋时轮真的不想往那里撤。此时,不少熟悉环境的指挥员建议,可以带领部队向平西地区撤退。

平西地区,也就是北平的西侧。这里的人烟稠密,环境远比雾灵山要好,而且也靠近山区,打游击战没有问题。只不过,平西地区距离迁安距离较远,走过去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

1938年,宋时轮率冀东抗联撤向平西,毛主席反对:不要轻易向西撤

平西山区

宋时轮仔细地考虑了一下,最终决定还是去平西比较合适。此时,他已经得到消息,敌人已经从平津地区抽调了大量军队,正兵分七路向冀东方向扑来。他们的先遣旅团,已经距离冀东不远了。如果再不走,恐怕就来不及了。于是,他赶紧将会议决议上报延安,然后便自己带着部队,做好了出发的准备。

但是,毛主席在接到电报之后,却马上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他之所以命令冀东抗联在雾灵山打游击,是因为他知道,以现在部队的战斗力,根本无法冲破任何一道敌人的封锁,往更合适的地方去。事实上,雾灵山几乎是他们唯一的选择。而如果强行往平西地区进发,很可能遭遇敌人的拦截部队。以冀东抗联现在的状态,那实在是太危险了。于是,他赶紧给宋时轮和邓华发报,继续建议他们前往雾灵山。这也就是本文开始时,提到的那封电报。

1938年,宋时轮率冀东抗联撤向平西,毛主席反对:不要轻易向西撤

毛主席

毛主席之所以对冀东抗联的战斗力有所怀疑,也是有历史教训的。1928年,曾经有将近八千名参加过湘南起义的农民武装进入井冈山。这批部队和现在的冀东抗联一样,没有受过非常系统的思想教育,缺乏组织性和纪律性,面对困难有畏难心理。结果,这些部队在未完成整训的情况下,贸然下山打游击,结果造成了大面积的溃散。这个事情,毛主席一直记在心上。

但是问题是,毛主席在电报中使用了“非到万不得已之时,不要向西撤退。”这句话。结果宋时轮和邓华交换意见后,认为此时已经到了“万不得已”之时 ,所以便没有遵照毛主席的意思。他们在九间房召开了动员会议,命令冀东抗日联军迅速集结,向平西方向撤退。这次,参与行动的部队达到了5万多人,仅有三百多人被留下来,继续在冀东坚持游击战争。

1938年,宋时轮率冀东抗联撤向平西,毛主席反对:不要轻易向西撤

邓华

结果这一次,果然如同毛主席所料,这次撤退演变成了一场十分惨烈的军事行动。

10月中旬,部队正式开始向平西进发。按照安排,5万人的部队排成了一字长蛇阵,陆续出发。当宋时轮带领先头部队来到潮白河地区时,断后的李运昌部才刚刚开始出发。沿途的百姓根本无法供应这么庞大部队的给养,造成了后出发的部队遭遇了粮荒,因此溃散了一大部分。

1938年,宋时轮率冀东抗联撤向平西,毛主席反对:不要轻易向西撤

八路军部队

当部队走到蓟县之时 ,敌人抓住冀东抗联行军线路太长的弱点,发动了突然袭击。结果直接导致抗联第三路军副司令陈宇寰的阵亡,其手下部队全部溃散;紧接着,洪麟阁部又在马伸桥北遭遇敌人截击,洪麟阁壮烈牺牲,其部队大部分溃散;在遵化,日军骑兵对冀东抗联发动了夜袭,结果支队司令丁万有牺牲,其部队溃散;而李运昌部在千辛万苦地来到瓦罐头的时候,遭遇了敌人的空军、炮兵和步兵的联合攻击,在损失了将近一万人之后冲出了包围圈。

在遭受了多重阻击之后,冀东抗联有一百多人,在李运昌的带领下,历尽千辛万苦,最终回到了冀东地区继续打游击;真正来到平西地区休整的,只剩下了千人左右。这次撤退,我军遭受了大量的损失。也因此,后世将这次撤退称为八路军历史上最大的一次败仗。

1938年,宋时轮率冀东抗联撤向平西,毛主席反对:不要轻易向西撤

八路军部队

事后,毛主席对宋时轮等人提出了批评,并且发电报指出:“……他们没有尽可能保持并发展并保持住原本的胜利,没有很好地团结地方党及军队,没有很镇静地应付冀东的局面,以至于匆忙的退出原地区,让军队及群众武装受到相当大的损失。

不过,这一次的失败,也为一年后,冀东地区重新崛起积累了经验。成功到达平西地区的指战员们,没有一天不在想着打回冀东去,于是在参与整训时格外认真。他们的成长速度非常快,很快就重新组成了一支劲旅。

在1939年春天,已经完成整训的同志们悄悄回到了冀东,开始大力发展抗日武装。而原先留在冀东的数百人游击队,也已经慢慢发展壮大。这一年的夏天,依托着重新长起的青纱帐,冀东又掀起了规模浩大的游击战。而且,前一年撤回来的李运昌,在迁安县柳沟峪召开了抗联干部会议,宣布重新恢复了地方工作。从此以后,冀东地区成为了一个非常稳定、稳固的根据地,在抗战中持续发挥着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