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我听说蒋介石称呼你们为‘匪’,那你们又是怎么称呼他的呢?”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华,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个踏上新中国领土的美国在任总统。在和毛主席进行交流的时候,他突然说出了这么一句话。在当时新中国还不被世界所接受的时候,这是一个十分敏感的话题。会谈原本融洽的气氛,也随着这个问题而有些凝滞了。
毛主席并没有理会这句话中的尴尬含义,他笑了笑回答说:“我们也称他们为‘匪’!”此言一出,尼克松颇为错愕。而一旁的周总理则巧妙地回答说:“其实,我们和蒋介石的关系很长远呢,远比他和你们的关系长久。”
诚如周总理所说,中国共产党和蒋介石的关系,确实远比美国和他的关系要长久。
蒋介石崛起于军阀混战时期,从出道以来便跟随孙中山先生革命。从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蒋介石就和共产党人有很深的接触。当时他是黄埔军校的校长,而周恩来则是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两人共事过很长时间。1937年,国共第二次合作,周恩来主要从事统战工作,长期住在重庆,和蒋介石的接触也不少。1945年,国共接近第三次合作,毛主席和蒋介石曾经有过一段友好的面对面交流。这之后,蒋介石虽然败退台湾,但是在一个中国的认识上,他和毛主席、周总理等领导人的高度一致,曾经在保卫海疆的问题上,和新中国有过联手。
而反观美国,在20世纪20年代,还不具备世界性的影响力。在那时的中国,美国的影响力远远不如英法德日四国。一战之后,他们的国际影响力提升不小,但是为了对抗苏联,美国和英法的做法一直是牺牲中国的利益,纵容日本的侵略行径。解放战争后期,美国和蒋介石的关系一度非常紧张,这对国民党政府的失败有一定影响。直到1960年,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窜访台湾,美国和蒋介石的关系才真正地密切了起来。
算起来,蒋介石和新中国的关系,确实比和美国来得更长久也更密切。他和共产党人,其实就像是闹别扭的两个兄弟,虽然互相不服气,但却是同气连枝的。而和美国的关系,不过是互相利用。蒋介石拿美国当作自己国际合法形象的保证,美国则通过台湾来给中国捣乱。双方不管是关系还是影响力,都不可同日而语。
面对美国总统尼克松,如果说毛主席的话是一柄大锤的话,那周总理的话就是藏在棉花里的针。两位新中国的核心领导借此告诉美国的总统,虽然中美关系亟待改善,但是台湾这张牌,他们是不好打的。
可没想到,碰了钉子的尼克松,此后反而老实了。在接下来的会谈中,他只谈中美两国的外交关系,以及如何解除对中国的封锁,对台湾和蒋介石提得非常少。这对于强大的美国来讲,可真是有些让人想不到。很显然,美国人此时的姿态是比较低的。为何会如此呢?
这就不得不提到当时的国际局势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迅速进入美苏争霸的时代。美苏两国,习惯于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分为二,然后各自统治一半。对于欧洲来讲,就是以德国首都柏林为分界线,美苏各占一半。而对于亚洲的战略要地朝鲜半岛,双方也是以三八线为分界,各占一半。
原本按照默契,中国也是要被分割的,具体的分割线就是长江,这也就是苏联总希望中国“划江而治”的原因。但是,毛主席领导的中国共产党,却没有受其他因素干扰,一举统一了中国大陆。美国人认为这是一种不可接受的结果,所以对中国大陆实施了经济封锁。
从那时起,直到七十年代,中美关系一直十分紧张。由于封锁,中国几乎无法从西方获得一切必要的物资和资源。但是,随着1950年朝鲜战争的爆发,中国和苏联达成了更紧密的合作关系。在苏联的帮助下,中国艰难地迈出了自己工业化的第一步。
但是,中苏关系却随着斯大林的去世,发生了逆转性的变化。接连几代苏联领导人,都是那种狂妄的大国沙文主义者,他们准备将中国和整个社会主义阵营,都变成“有限主权”的附庸。这一点,毛主席当然不能同意,中苏关系因此而破裂。在1960年7月,苏联撤走了全部的在华专家,销毁了相关科研资料,抽走了资金,撕毁了几百个中苏合作项目。
这一举动,给我国经济建设发展造成了极大的伤害,部分科技、工业也全都放缓了。接下来的几年里,苏联忽而让我国“还债”,忽而拐走中国的边民,忽而在边境驻兵,态度越来越强硬。终于在1969年,中苏爆发了珍宝岛事件,两国关系降入冰点。
而此时,苏联的强大可谓盛极一时,并非仅在面对中国时显得强势。在美国几乎被越战拖垮后,苏联开始在美洲发展亲苏势力,甚至在一些地方布置自己的核导弹。在航空科技上,苏联也是不断取得进展,抢先完成了载人航天等一系列成就。此时的苏联形势大好,用毛主席的话说,就是“东风压倒西风”。
两个同时在苏联压制下的大国,此时决定要走出自己的外交困局,形成新的国际平衡关系。中美恢复交流的外部形势,就这样悄然形成。
70年代前后,美国的总统尼克松开始频繁地在媒体上提到中国。他说道:“中美两国相互敌视了20年,我想结束这种状况。”而中国也很快回应,外交部通过巴基斯坦给美国人带去了口信:“欢迎尼克松来中国访问。”
但是,真正让双方走出实质性一步的,却是一次意外。
1971年3月,日本名古屋举行了第三十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国队也受邀参加。结果在一次比赛之后,一名美国球员却突然上了中国队的汽车。这在当时,也算是一个乌龙事件了。
但是,当时的中国球员庄则栋,却很有外交头脑。他不仅主动和美国球员搭话,还送给了他一幅杭州的织锦。美国球员礼尚往来,送给了庄则栋一件短袖的T恤衫。在返回驻地的路上,美国球员和中国球员进行了友好交流,双方都表达了要去对方国家看看的心愿。
这件事后来被毛主席得知,他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中美“破冰”的好时机。他告诉周总理,要赶紧联系有关部门,邀请美国乒乓球队来中国进行友谊赛。尼克松在接到邀请后,欣然同意自己的运动员前往。而且,就在美国球队出征的当天,尼克松宣布了对中国的新政策,解除了长达二十多年的封锁。
最终,直径不到5厘米的乒乓球,成了转动整个地球的一个支点。在美国乒乓球队来访之后,美国国务卿基辛格也秘密访华,打开了中美两国冰封已久的外交之门。
然而,即使双方都有迫切地想要达成某种合作,但是我国则始终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美国必须撤走他在台湾岛及台湾海峡部署的兵力。这也就相当于给美国人出了一道选择题:到底是要和中国搞好关系,还是继续和台湾不清不楚!这相当于颠覆美国多年来的外交政策,不是小事,非高层直接会面解决不了。所以,中国领导人也没有着急,主张一切慢慢来。
经过一番运作,在1972年2月21日,美国的总统专机“空军一号”降落在了北京机场。舱门打开,尼克松走下旋梯,在初春的凉风中,和前来迎接的周总理热烈地握手行礼。周总理说道:“你的手伸过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中美两国的平等交流,从这一天正式开始。
后来,尼克松曾回忆这一个瞬间:“握手之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当天晚上,周总理设宴招待了尼克松,现场的乐队奏响《美丽的阿美利加》,这是尼克松总统在就职典礼上演奏的曲目。中方的安排中对细节的注意,让尼克松非常高兴。
当天晚上,尼克松已经洗完了澡,准备休息了。此时,同行的基辛格突然敲响了他的房门,并且告诉尼克松,毛主席要见他,让他马上随自己来。尼克松瞬间有些恼怒了,作为美国总统,他认为任何一个国家的领导人都必须在隆重的场合下见自己,哪里有大晚上见面的道理?
但是,基辛格此时却说道:“毛主席现在每年接见外宾的次数是固定的,如果你今天晚上不见,我不保证在本次访问期间,你还能见到他。”
听了这话,尼克松有些无奈了。来中国不见毛主席,和没来有什么区别?于是,他赶紧换好了衣服,坐着小汽车,来到了中南海。
在毛主席的卧室里,尼克松见到了这位传说中的伟人。他立刻开口说道:“毛主席你好,我今天来,想和你探讨共同对付苏联的问题。”
毛主席则一摆手,说道:“这些小事情,你和我们的周总理去谈吧,我今天就想和你谈一谈哲学。”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尼克松就像小学生一样,被毛主席深奥的哲学思想所折服。他感觉这次前来,除了外交上的收获,对自己的人生观也有了很大的改观。
但是,毕竟台湾问题,是中美双方绕不过去的一个问题。尼克松说:“我们共同的老朋友蒋介石,可能不喜欢我们这样的见面。”
接下来,他就提出了本文开头时,那个十分敏感的问题:“蒋介石称你们为‘匪’,你们称他为什么?”
这个问题,看似闲聊,其中却隐含机锋。但是,毛主席却用轻描淡写的几个字就把尼克松怼了回去:“我们也称他为‘匪’。”
紧接着,周总理也不失时机地表示,共产党人同蒋介石的关系,其实比美国和蒋介石的关系更加长远。这相当于告诫尼克松,中国和台湾同气连枝,纵然有矛盾也是一家人。如果美国想打台湾牌,最好还是死了这条心。
然而,尼克松似乎仍不死心,还想提台湾相关的问题。毛主席有些不耐烦了,说道:“你的这些问题很烦人,我没什么兴趣,你还是在下面和周总理说吧。”
看到毛主席如此明确地表达了态度,尼克松才有所收敛。大家又谈了一些别的,便匆匆别过了。临走前,尼克松握着毛主席的手,不停地鞠躬。很显然,他已经被这位新中国的开国领袖给深深折服了。
几天之后,中美一起发表了联合公报,其中明确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别国无权干涉。”以这一点为基础,中美双方的关系一点点回暖,最终在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交,世界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